对U9市场定位的评估
U9,是用友公司历时五年研发的一款基于SOA架构的ERP软件,这款ERP软件面向处于高速成长扩张的中高端复杂企业应用,支持单组织复杂制造、多组织、多工厂、多营销服务机构、多经营主体等的应用,U9改变了用友以往产品以财务为起始的开发模式,围绕以业务为核心进行开发。

U9开发历程
- 2008年年初发布的V1.0版主要面向制造业核心领域的应用,包括供应链、生产管理、财务管理、HR等,让离散制造业在多组织、多工厂的运作模式下达到实时企业的目的。
- 2008年年底发布的V1.5版本在第一版本的基础上,完善了现金银行、现金流监控、票据管理、客户门户、供应商门户、可视化排程等功能。
- 2009年发布的V2.0首先纳入了离散复杂装配制造业部分的功能,如项目制造等,其次加强了分销管理功能,实现了对渠道、零售商等的管理;同时,从企业的集团财务核算上升为集团财务管理,也完善了国际应用部分的功能。
- 未来要要发版的V3.0版本,会提供BI 和绩效管理,同时加强和上下游客户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协同,提供最佳实践工具,并在装备制造、汽配、机械、电子等行业深度应用特性上继续丰富和完善。

U9发展路线图
在U9的开发过程中,用友一开始并未直接陷入产品开发过程,而是花了半年以上的时间,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本土企业的管理实际,从以往积累的多个客户当中提炼出了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然后以商业模式为指向,来搭建U9的整体架构。

U9的开发模式
在软件开发前对商业模式的归纳,好处在于开发完成的产品涵盖了多个行业、多个企业的运行模式,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这样可以很好的支持多个企业80%以上的ERP标准功能,剩下的20%产品功能可以通过灵活的业务组件来完善,而不是系统开发完成后,陷于无休止的开发、修改、打补丁当中。
e-works Research认为:在U9上市前,支持多组织、多工厂的ERP系统一直是国外ERP软件供应商的天下,国内ERP厂商尚不能提供完整的多组织ERP解决方案。国内很多快速成长型企业,在发展为多组织、多工厂的企业后,不得不选择国外软件厂商所提供的ERP软件,也不得不承受昂贵的成本;另一方面,很多国外软件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缺乏深刻的理解,使得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在某些环节很难适应中国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U9是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基于对本土多组织企业管理特点理解而规划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U9的面世为广大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未来势必对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带来变化。
多组织ERP与单工厂ERP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单工厂的ERP很难适应多组织的管理需求,e-works Research调查表明,98%的CIO选择通过应用多组织ERP来应对企业的集团化发展。
e-works Research认为:虽然单工厂ERP通过进行二次开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多组织之间的协同问题,但后续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企业业务流程变化等都需要企业对现有系统付出极大的代价。如多个组织之间共享物料信息,单工厂ERP需要在多个系统内部进行修改,有一个工厂没有及时修改就会造成数据的紊乱,而多组织ERP支持物料信息的共享与分布,只需在一个入口进行维护,就可以使基础数据全部共享,做到实时同步;多组织企业应用单工厂ERP后,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需要对每个系统进行接口的开发,而随着未来企业内组织的不断增多,企业需要维护的接口数量将呈几何级的增长,后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等问题。因此,基于多组织管理模式架构的ERP系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多组织ERP系统的优势
当然,相对支持单组织的ERP系统而言,多组织ERP系统的部署成本更高、周期更长、风险更大;需要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等。因此,e-works Research认为,对于只有1-2个分支机构,而且未来变化不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选用传统的ERP系统,而对于有多个分支机构,而且相互之间有业务往来,需要根据二级法人进行独立核算的集团企业,则应当选择支持多组织的ERP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ERP系统。
在U9所提供的V2.0版本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供应链、生产管理、项目制造、集团财务、分销及渠道管理、协同门户、HR等,同时提供了多语言包(英文、日文、繁体中文),以及支持客户个性化开发的U9 UAP开发平台,基本涵盖了多组织集团企业的主要应用。但是,相对其它国外的支持多组织的商业套件(Business Suite),U9 V2.0在部分扩展功能上有待扩展,例如BI企业绩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