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二:平台化——ERP的柔性大大增强
在ERP应用实施的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是产品更新周期加快、市场响应要求提高,对ERP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导致ERP实施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显然再去走定点开发的路是行不通的。那路在何方?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设计技术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基本条件,那就是走ERP平台化之路。
例如,在计算机刚开始出来时,我们要使用直接的0和1(二进制)来编制程序,这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为了提高设计效率,简化程序设计,软件专家研制了汇编语言,之后大家就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当然人们并不满足于此,后来在汇编的基础上出现了C语言,在C语言的基础上又出现了DBASE、BASIC及现在的VB、DELPHI、PB等等。实际上我们的应用系统就建立在这些基础平台上。
那么在语言平台与最终的应用软件之间是否还存在一个平台呢?回答是肯定的。经过多年的积累,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业务的核心,其架构、业务模型、标准化高的业务处理均是可封装的,如果我们把这部分封装起来,再开发出辅助这个平台的客户化工具,就可以形成业务化平台。同样如此,如果对ERP进行分析、研究,将ERP的相关部分封装起来,再加上工具包,就可以形成平台化的ERP。
平台级企业信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软件平台,内置多种管理软件组件和快捷的二次开发工具,其组件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来开发,开发出一个个的小模块,然后把每一个小模块独立起来建成一个组件,最后把这些组件组装起来形成最终的成品。那么对这些组件进行调用,管理和删减、添加及修改,甚至重新构架都可以,而这样对某一部分的改动根本不会影响到其它功能。这就是平台带来的灵活性,易操作性,使它在进行小的改动时可以直接通过系统上的某些功能来实现,而不必要通过改源代码的方式来处理,可以降低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提高系统的柔性和可扩展性。一方面管理信息化厂商通过平台提供的组件能很方便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用户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开,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可以仅关注应用的业务任务,而不必关注其技术的实现。这使管理与业务人员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可能。
平台化软件的基本特性如下:
u 软件架构灵活;
u 核心业务标准化;
u 接口标准化,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u 提供客户化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