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五:融合新思想,ERP功能不断完善

1.        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

ERP在不断的吸纳最新的先进管理思想或模式,如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精良生产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协同管理模式、跨企业的协同项目管理模式等等;并将其管理思想与ERP业务处理模型结合。此外,ERP也具有了针对不同国情的管理模式适应性,例如针对像中国这样的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型ERP管理模式,如基于主动动态成本控制的ERP模式、基于时间-成本双主线的新型ERP模式、基于资金流模型的ERP模式等等。

 

2.        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目的是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得以最优化的使用,而在以往的几十年里,不管是企业还是ERP厂商,都把精力投入到企业物料资源的管理中,相对而言,人力资源这种最具不稳定性、最复杂的资源使得多数的ERP厂商和企业不愿过多的涉足,其应用层次也较落后。

Gartner预测,到2008年,那些关注人的能力以支持客户、产品和股东的公司,将超出他们竞争对手40%。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技术培育和管理人力资本将是一个企业追求战略目标能力的核心。人力资源的管理将成为ERP关注的下一个重点。

3.        行业化发展

行业化使ERP应用走向深入。

由于行业化ERP产品有明确的行业定位,相对通用版ERP系统而言,行业版ERP在体系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置等方面能更多地考虑目标行业需求,有利于降低产品规模及复杂性,降低实施困难,缩短实施周期,提高实施成功率。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行业细分需求特点日益明显。制造业企业用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更要求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现代化管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这方面的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同样是制造业,机械、电子、医药、冶金、化工、纺织、汽车等等对ERP软件的要求是不同的。即使同为汽车行业,总装厂、零部件厂、毛坯厂对软件功能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一个大而通用的软件系统满足多种行业的用户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ERP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形成自己的行业特点,行业化成为ERP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树立行业化的概念,ERP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降低实施风险,提高成功率。

6 行业版ERP定位

行业版ERP的特征:

u       定位于特定的目标行业。

u       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u       多元化的细分市场。

u       低成本、高质量、标准化基础上的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u       短的产品开发和实施周期。

u       系统规模及系统复杂性和目标行业相关。

4.        加强了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ERP系统从管理执行层向管理决策层的渗透,ERP将通过吸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决策支持等系统的部分功能加强其对企业知识的管理功能,把企业高层领导从规模庞大、"事无巨细"的数据中解脱出来,构成集综合查询、报表和OLAP为一体的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家进行宏观决策和经营策略。

5.        集成实施辅助工具,大大缩短实施周期

ERP的实施周期对于ERP系统应用成功率影响甚大,所以ERP系统集成了一系列ERP实施辅助工具,其中包括企业诊断方法及工具、企业建模方法及建模工具、基于企业建模的ERP快速实施与数据分析辅助工具、ERP系统快速配置及动态重构辅助工具、各类企业参考模型、ERP报表自动生成器、ERP系统界面、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系统定制工具等,支持企业的ERP应用快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