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在华美、日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的比较
·JSP中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关键技术
·有效加强投资回报 持续支持业务改进
·有限元法在人体骨骼生物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相关新闻
·
中华网软件客户入选2007年度成长型制造企业50强
·
赛门铁克推出下一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Veritas NetBackup 6.5
·
美今起禁止航空器等20类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惠普研制出粘贴型存储器
·
SINFOR SSL VPN中标矿业巨擎
 相关热贴
·招聘SAP项目经理、BW、FICO、PS、SD顾问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谁缔造了IBM与微软的首次联姻
·2007年7月南方人才市场大型人才招聘会
·“随机8位数”的病毒清除办法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PDM/PLM
 
技术信息化,“创造”新希望
——中国2005年技术信息化岁末大盘点
发表时间:2005-12-31 李翔   来源:e-works
关键字: 
2005年对于中国制造业技术信息化领域(即CAD/CAPP/CAE/CAM/PDM/PLM领域)而言,是值得总结和反思,是值得大书并卷藏的一年。技术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希望,成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化的支点。

    2、CAE技术在工程设计的应用取得较大发展

    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随着产品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多学科(如运动、应力、耐久性、冲撞、热学、声学、电磁学等)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对联合仿真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的需求日渐增强,各软件公司顺应需求,通过统一应用程序界面、整合建模技术及求解技术等方式,搭建统一的虚拟产品研发环境来满足客户需求。

    2005年,MSC公司通过整合现有的系统,根据复杂程度分别形成了SIMOFFICE、SIMDESINGER、SIMMANAGER三种虚拟产品开发(VPD)解决方案;ANSYS顺势推出了Workbench协同仿真平台,实现多学科联合仿真和多物理场耦合;LMS公司通过LMS Virtual.Lab平台实现混合仿真。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达索系统通过收购全球顶尖CAE软件公司ABAQUS,实现了其在虚拟产品开发上的延伸。

    3、数字化制造成为技术的热点

    2005年国际三大PLM巨头纷纷发力,将PLM技术延伸到制造过程管理,以实现广义的数字化制造,提供从设计、加工到制造过程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达索通过对前期收购的三家公司解决整合,合成为统一的数字化制造的产品――DELMIA,为随需应变(on-demand)和准时生产(just-in-time)的制造流程提供完整解决方案;UGS在2005年以2.28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的Tecnomatix公司,并整合之前的E-factory软件,打造成统一的Tecnomatix数字化制造品牌;PTC通过收购Polyplan公司,搭建了制造管理解决方案,从而扫清了设计与制造之间的障碍,为产品与过程开发提供一体化的体系,使客户大幅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对中国制造业而言,虽然除了少数航空航天等军工企业和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之外,广大制造企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信息应用的水平上来看,要将数字化制造的需求变成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2005年中三大PLM厂商都将各自的数字制造的解决方案作为推广的重点,广泛布道,正是为了崛起的中国制造业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埋下了伏笔。

    4、研发管理变革与深化应用成为PLM领域的亮点

    作为管理系统,PLM永远是实践大于理论,应用大于实施,管理大于技术,企业应用是根本。虽然早期实施PDM/PLM的企业并没有完全达到当初的理想状态,但庆幸的是,没有步入ERP初期应用“失败论”的口水战中,在图文档管理和产品结构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获得较高的应用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研发的效率,下图是e-works在2004年对中国PDM应用效果分析的结果,相信今年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好。


图:PDM应用效果分析(数据来源:e-works2004年度报告)

    2005年,PLM技术和应用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广度上进行了拓展。从技术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延伸。即,通过需求管理实现向市场的延伸;通过接口管理实现向生产计划的延伸(即通常所说的与ERP的集成);通过售后服务向产品上市后的管理延伸;通过产品回收管理向产品的回收延伸。通过技术的延伸,真正实现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当然,从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来看,延伸主要表现在前面两个方面。

    其次,在深度上的拓展。主要表现在:随着企业产品品种逐渐增加,PLM系统配置功能的增强,以适应变形产品设计需求的产品配置管理开始得到企业广泛的应用;随着工程师信息化习惯的逐渐养成,PLM系统柔性的增强,在工作流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随着企业管理的日渐规范,变更管理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随着与ERP集成的深度的加强,不少企业除了实现BOM的集成外,还实现了设计过程中对库存、价格、成本、供应商等信息的集成。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PLM实施的难点,其“实施禁区”的论调开始打破,在2005年中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研发项目管理的实施。但是,要真正实现研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对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进行变革,即将手工管理的研发流程改造成信息化的研发流程,实现由个人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转变为团队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因此,观念上的转变依旧是其实施的难点,研发项目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是协同。协同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竞争”与“竞合”关系的转变,企业与研究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逐渐加强;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集团企业在多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之间的协同研发管理就成为必然。因此,不少企业通过系统升级来实现协同管理,即在本地区实施工作组级或部门级PLM系统,在集团中实施企业级PLM系统,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的协同主要集中表现在数据的同步上,协同项目管理和信息安全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随着PLM实施和应用的深入,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等基础问题开始凸现,不少企业从内部开始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二次实施”,将相关的“课”补上。

    总之,可以预言:未来PLM领域竞争的焦点将逐渐从产品设计,转到研发管理,再拓展到制造过程的管理和仿真上来,而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仿真模拟和分析,支持多工种(多专业)的协同设计平台和三维数据标准等都将是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四、结论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适应外部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对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需求;国家层面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必然促使企业加大对研发方面的投入;此外,科技部继“甩图板”工程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将在“十一五”期间推出“甩图纸”工程,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五年将迎来中国技术信息化应用和发展新一轮高潮,技术信息化正在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希望!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