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步骤通常是描述变更建议。变更过程的发起者可以是某个员工、某个小组或某个部门。首先,需要编制一份变更建议书,在变更建议书中,对建议的变更内容或变更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利用变更建议书和信息分配表,变更过程的发起者便可以启动产品变更的过程。变更流程管理模块将变更建议书按照信息分配表发送给有关的PLM 系统用户。这是一种完成特定任务的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变更过程的发起者是该委员会的召集人。委员会会议的结果是一些支持、修正或反对发起者建议的意见。如果该变更建议得到了委员会的肯定,变更过程的发起者就要提出一份正式的变更申请表(或称设计变更请求表, ECR ,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 。此时,变更过程的发起者利用PLM系统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并将与该变更申请表有关的产品数据(业务对象和数据对象) 填写在一张表中。通过变更流程管理模块,变更过程的发起者将变更申请表、产品数据表和变更建议书一并提交给下一个步骤,即变更许可(仲裁) 。在该步骤中,对变更申请表的格式进行检查,并将所提交的文档资料送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和批准。变更申请是变更管理的一个子过程。
如果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反对由变更过程发起者所提出的产品变更建议,则仲裁者便将变更申请表和反对意见一起返回给变更过程的发起者。该变更流程至此结束。如果有关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同意变更建议,则仲裁者同样也将变更申请表和同意的意见一起返回给变更过程的发起者。这样,就可以利用图1 所示的变更任务单(或称设计变更单, ECO ,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继续执行下一个过程步骤。从原则上说,设计变更过程是一个独立的工作流,其第一个重要任务是编制变更说明。在这个过程步骤中需要进行因果分析,即研究如果对产品数据表中的某些数据进行了修改以后,将会对其他的产品信息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就可以执行具体的变更任务了。
各个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得到工作任务。他们能够找到所需变更的对象并对其进行修改。变更工作结束以后就需要执行检验和发放过程。发放过程包括设计发放和制造发放。在对产品检验以后,变更流程管理模块赋予被变更对象一个新的变更标记,重新将其存入档案库并打上标记“冻结”,同时分发变更通知书或发放通知书,至此,设计变更的生命周期结束。
3 设计变更在PLM系统中的实现
3. 1 PLM系统中涉及设计变更管理的模块及关系
对预发布或发布状态产品数据的变更,变更又可能影响到其它产品数据和使用这些数据的人员和组织,因此,设计变更管理任务主要是对变更流程、变更控制和产品数据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提高设计变更效率、减少变更错误和降低变更成本。
PLM系统中的工作流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实现了设计变更的全过程。

由工作流定义模块定义变更流程,包括任务划分,指定角色,任务流转条件,输入输出文档。变更管理模块按照具体项目指定变更流程上任务的具体执行人员,确定任务时间计划。文档管理模块根据变更管理冻结变更文档,通知文档引用人员或部门,并在新版本的文档归档后向引用人员或部门发放文档。
3. 2 PLM系统中设计变更管理的全过程
图3 显示了PLM系统中设计变更管理的全过程。

设计文档归档到归档信息库后,设计文档被发放到加工制造部门进行加工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 由相关人员写下问题报告, 提出变更请求(ECR) ,变更请求按照变更流程传送到变更委员会,变更委员会根据变更请求及问题报告进行变更成本评估,成本评估包括在制品的成本,变更对市场的影响等,这是设计变更的第一个里程碑,如果决定不进行变更,则变更流程就此停止,产生评估结果报告归档。
如果变更评估结果决定进行变更,则变更流程将设计文档传送到文档创建者,由文档创建者对文档进行校对,确认设计问题后,执行变更,创建者完成变更工作量的75 %~85 % ,创建者完成变更工作后,其他相关人员和部门根据变更结果进行商务决策,这是设计变更的第二个里程碑,变更后的文档和决策结果交由变更委员会根据变更量的多少决定变更后文档的版本,这是设计变更的第三个里程碑。新版本的文档和变更通知经过审核后归档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发布。
整个变更过程所产生的数据由PLM 系统进行管理,以后对变更数据可进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