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关于ERP实施成败率的讨论在IT界一直比较热,相信随着实施PDM系统的客户数量最多之后,类似观点的讨论也会多起来。虽然PDM在近十年的发展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但也不可否认吃过苦头的企业也不少。
笔者作为一名PDM\PLM领域的从业人员,有幸在过去的十三年里,一直从事CAD\CAPP\PDM\PLM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PDM实施案例,而且负责实施过的PDM项目近二十家。为此,希望能通过本文进行一次PDM实施成败方面的思考,与同行、企业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组织好PDM项目的实施工作。
2、PDM实施成败的衡量
从通常的项目管理情况来看,衡量PDM项目成功与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项目是否超期、预算是否超支;
项目是否中途终止,终止的原因是否为不可抗拒的原因;
项目在完成之后,是否能继续深入下去,是否能得到大家认可;
项目是否能够有后期项目,持续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然而,最简单的项目是否实施成功的评判方法,是看项目是否验收、在验收后是否继续使用、是否在继续使用过程中产生新的需求及进行后续项目的服务、是否能延续项目甲乙方长期的合作等,如果都不能达到此效果,则认为再成功的实施项目都需要打个折扣。
对于PDM的实施来说,可定位为产品数据管理,也可定位为研发体系建设,更可定位为企业技术信息化支撑平台,因此不同的定位,将导致实施前后的不同结果。因此,要评价一个PDM项目的成败,要看其实施之后的发展过程,只要实施PDM系统能持续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帮助企业在持续管理改进过程中不断认清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效益,都能算是不失败的。
反之,认为成功的PDM项目,在该PDM产品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给企业后续的升级、更新工作带来巨大阻力,让企业不能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效益的话,都注定是失败的。
在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有一个例子,其大致意思是说最好的医生不是开好药方最多的医生,而是在开药方过程中最能及时知错、改错、不断提高的医生。以此套用到评价PDM项目的成败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能坚持把PDM实施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以解决,在解决方案、产品质量、实施服务、承诺兑现、互惠互利等方面进行项目多方的互动,让PDM软件系统的使用人员得益、让企业得益,那么失败的PDM项目是能够大大减少的。
最让笔者体会最深的是两个项目,项目一是一家大型的装备制造型国营企业,产品结构有5万多条明细,需要全面地管理产品数据、设计过程和工程变更,要达到直接打印PDM系统所管图纸进行生产的要求,虽然该项目从原定的1年实施周期,到最后两年实施周期,而且所经历的PDM软件版本也从2.0一直开发到3.5,但是,能保证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实现一次上线成功,并到2006年已经稳定地运行了2年多时间。如果按照项目是否超期来看,此项目应该不算是成功的,但如果按照此项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来看则不算是失败的。
项目二是一家民营企业在2000年实施上线了PDM系统,一直稳定地使用了5年多,即使是2004年由于全面引进三维设计系统及新的PLM系统,也放弃不了原PDM系统,并实现了新旧PDM\PLM 系统之间的紧密集成。然后到了2006年,先从局部入手进行升级,切换到了新的PDM系统,再到2007年进行全面升级,并基于新的PDM平台又增加新的需求。即使是先后几次的升级、更新实施不同PDM产品,也对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没有影响,反而使得企业的PDM建设效益显著、信心倍增。因此说第一次PDM虽然几年后被更新了,但从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效益情况上看,绝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PDM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