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相关热贴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综合
 
4CP工程信息集成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06-11-25 刘东潭  陈进   来源:e-works
关键字:4CP 工程信息化 集成 系统 实践 
江南机器集团公司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是一个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近年来在国家投入的支持下,正进行着全面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建议
    江南机器集团公司4CP工程信息集成系统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已通过了湖南省信息化专家组的验收,并被湖南省评为省级信息化示范单位,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1700万信息化试点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们在调研、规划、设计、定制实施的全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促使自己不断进行思考。在此,针对工程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共性问题,谈一点体会与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4.1 需求调研、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是信息系统成败的基石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制造业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工程,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选择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选型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环节,决定了信息化工程的最终走向。同时,在集成系统中,由于各子系统本质只是个软件框架,要达到系统能用、好用的目标,必须理清企业实际需求,做一个整体规划,有一个完整的建设思路。
    我们在4CP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单纯追求单项技术的先进性,而是在满足本公司各项技术需求的同时,将CAD/CAE/CAM/CAPP/PDM集成系统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整体,高度重视各子系统间信息的关联和继承关系,从总体设计上确保各子系统间信息的深层次集成问题。
    4.2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作为一个信息集成系统,4CP集成系统并不是买几张软件光盘装上就去用那么简单,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大量开发定制和调试验证工作,其建设与实施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开始阶段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着“需求调研——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框架——试用验证——发现问题——改进完善——再次使用——不断完善” 客观规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
    整个系统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完善才能被大家接受,才能得以推广使用。应用面越广,涉及面越大,深层次问题就越多,实施的难度就越大。项目组通过总体设计和前期实施先搭好一个架子,在不断地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及时改进和完善,使4CP系统最终走向成熟。
    4.3 重视宣传动员和行政督促手段,保证信息化建设畅通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系统不尽完善,加之要改变传统使用习惯,可能会造成使用人员对新系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系统难于实施。要消除这种影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宣传动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就是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小步快走的策略,先让一部分信息化建设骨干打头阵,在典型产品上进行深入应用,项目组和软件公司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系统,在典型产品上树立应用样板,用事实教育和说服大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积极宣传和实施动员,从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公司领导做了大量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工作模式输灌到每一个员工头脑中。
    二、行政督促。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部门和各科室仍至每一个人的支持与参与,特别需要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和支持。
    4CP项目组可以在技术上去解决各种问题,可以将系统定制和开发到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但如果没有行政支持,没有纪律约束,相当一部分人会没时间学,没时间用,甚至出现各种障碍和困难,将信息化建设拖延和打断。为支持4CP建设,公司领导多次出席4CP动员会、培训班等场合,表明态度,提高广大科研人员对4CP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亲自宣布与4CP系统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用领导者的权威促使大家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4.4 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收效较好
    我们在4CP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种较为稳妥的办法,即小步快走:先拿典型的零件、部件、产品进行试验和验证性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在完善了系统,积累了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其他产品辐射和推广。
    同时,为降低项目风险和实施难度,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目标分解,先易后难,平稳过渡,逐步完善”的实施策略。
    4.5 做好协调与管理工作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4CP项目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科室就能建成的,基础数据的整理与规范,标准化的贯彻落实,软件的培训和强制应用等方面,都需要相关科室动用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人力资源,科研一线人员作为软件直接使用者,对项目参与十分重要。
    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任何一件具体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巧。因此,协调与管理工作是成败的关键。特别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为科研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信息化工作在相当部分同志的实际工作中排序是靠后的,如何调动甚至强制他们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需要有相当的协调技巧和经验。
    4.6 解决技术瓶颈,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4CP系统是4种信息子系统的集成,是将先进IT技术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科研项目的特质。解决和突破各类技术瓶颈,是解决信息系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科技人员愿不愿用的关键,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项目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应用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使软件得到普及、推广和应用。
    4.7 企业信息化项目组与软件开发商的紧密合作与协同是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利成功的重要前提
    4CP项目实质上是一个科研项目,但软件公司不可能象企业项目组一样对工厂的实际情况那么熟悉,在解决技术难关时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软件厂商与企业项目组取长补短,协力攻关,是成功的信息化项目一个共同特点。
    4.8 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最终标志
    4CP建设是用现代工程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素质,改进思维习惯和优化现有工作模式的过程。因此,广大科研人员学习、掌握和应用4CP技术并提高科研效率,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应用以及相应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使科技人员的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使4CP实现的全面普及,真正发挥工程信息系统的作用与价值。
    4.9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标准化建设的过程
    各类电子图档等基础数据的整理和规范,是PDM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标准化的贯标和提升完善的过程。
    我们在4CP建设过程中,组织设计、工艺、标准化人员对在研产品进行了全面的电子图档标准化贯标工作;同时专门立项,把4CP应用规范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及时总结应用经验,将应用成果与技能不断修订补充进去,促进了原始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组织全体科研、工艺人员进行结合信息化与标准化知识的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广大科技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应用能力。
    4.10 企业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实施队伍,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深入发展
    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本公司在项目建设对应用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并通过自我培训和技术交流,使4CP软件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普及。项目组成员通过培训,已经能自行维护整个4CP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能自行在原软件基础上做一些重要的定制开发工作,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对软件公司的依赖性,加快了实施进程,确保系统尽快地适用企业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Jams A. Regh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entice-Hall ,2000
    [2]   Steven H.Spewak, Ph.D with Steven C.Hil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Planning. John Wiley &Sons, Inc,2001
    [3]   Joseph S.Lombardo, Edward Mihalakscott, R.Osborne. Collaborative Virtual Prototyping. Johns Hopkins APL Technical Digest,2001
    [4]   Zahed Siddique. Conversion of CAD Model Data for Virtual Prototypes for Disassembly. Georg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
    [5]   童秉枢主编,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6]   刘文剑、常伟、金天国,CAD/CAM集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7]   美国微软公司,实现Micsoft windows 2000网络基础结构,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8]   姜同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9]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编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10] 严新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1] 黄敬仁,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12] 吴澄主编,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导论——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13] 范玉顺主编,复杂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分析与设计;清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14] 熊光楞主编,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3页,当前第3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