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中国协同领域两大巨头为何联手?
·第三届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火热报名
·中国ERP应用显现新一轮热潮
·解读Autodesk未来发展的中国战略
·品牌创新:中国纺企“走出去”的必胜法宝
 相关新闻
·
美今起禁止航空器等20类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选择SINFOR AC
·
钢铁出口划定政策底线 出口量不超过总量10%
·
2007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四大亮点
 相关热贴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新闻评论:华天软件借eM-Tolmate助力中国“第一动力”
·[分享]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人正在上的四个大当,你上了没?
 相关商城商品
· ERP 中国企业成败实录
· 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 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与ERP产业技术发展文集
· 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 中国信息年鉴
· 《中国制造企业库》(光盘)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中国人的管理逻辑
发表时间:2005-6-9 孙景华   来源:中国商业评论
关键字:中国 管理逻辑 
中国传统商业的诚信为本原则,并非是遵循纯粹意义上的商业契约原则,而是遵守人际关系交往中的社会道德原则。对于中国传统商人来说,仅仅遵守市场交易商业原则的底线,并非是他们眼里的诚信,只有而且必须超越这个商业底线,进入到道德原则领域来衡量诚信,才算是中国传统商人眼里诚信为本的本意。

   ·“个人财富”与“组织利润”并不是一回事

  一个中国特有的商业现象,被忽视了——一个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伟大商人,与其所领导的企业的规模、产品、影响力,常常不匹配,甚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晚清首富胡雪岩可谓富可敌国,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企业产品,仅仅是一些根本支撑不起其巨额财富的传统医药;即使是今天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以上百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与比尔·盖茨同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但我们却“看不到”与之匹配的企业规模、产品、影响力。

  在这个独特的中国商业现象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依旧是沿承下来的传统“商机意识”,即企业组织的利润并不是来自惟一的源泉“顾客”,而是来自于人际关系、资源占有、情感投资等多个层面。虽然这些不同层面的利润来源,看起来是那么的复杂,但其本质依旧是传统商人的“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走”。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商人可以创造巨大的个人财富,却没有能力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商业组织——他们的思维模式与赢利能力,依旧停留在“商人与客户”的关系阶段,事实上,他们所具有的情感投入、察言观色和人情练达的能力,所匹配的正是传统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商业赢利模式的要求。沉迷于“熟人网络”商业游戏的习惯,使得中国的传统商业组织,总是难以走向“陌生人的世界”,所以,无论中国传统商人有着多么远大的个人理想抱负,商业或企业组织总是难以真正做大。

  最高管理者“内圣外王”

  当100多年前的西方企业开始思考“谁是最适合于管理企业组织的人”时,中国传统商业、企业管理思考的却是“如何让一个管理者符合‘内圣外王、德才兼备’的标准”?

   ·沿承至今的“内圣外王”制度安排

  从企业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制度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概念,一个层面是企业组织的产权制度;另一个层面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章。其中,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而衍生出的现代企业组织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组织功能开始强大起来,个人能力、影响力开始下降,从而由此实现组织的基业常青。

  现代企业管理如果不具备这样两个层面的制度,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这样不可想像的事情,却在中国发生了。原因只有一个,即:中国2000年来的各类组织管理,一直遵循着“内圣外王”的制度安排,几乎没有例外。

  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盛德大业”和“内圣外王”是在描述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组织管理者的实现途径,即:只有“盛德”才能成就“大业”;只有成为“内圣”才能“外王”。用现代组织管理语言来说,这是典型的组织制度安排。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在“内圣外王”的组织制度总纲的安排下,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组织管理者替换的问题时,中国传统组织管理依据“内圣”原理,衍生出了禅让制,即“内圣”的主动让贤。圣贤之人选拔圣贤之人作为接班人,由此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下去,以此作为组织管理基业长青的重要手段。

  那么,假如管理者不合格,应该怎么办?中国传统管理给出的答案是:造反!因为暴君逆子“人人得而诛之”。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上,众多农民的起义或造反的行为,都是受到赞颂的正面行为。而中国的组织管理历程,也就在这样“推翻暴君,期待圣人”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的前进。

  没有了制度化的组织监督制约机制,中国人如何监督管理者呢?因为管理者被设定为是品德高尚、胸怀宽广之人,所以,“纳谏”成为了最主要的所谓监督手段。事实上,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国各类组织管理中,也有着浓重的期待着管理者能够听取意见、择善而从的习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5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