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讨
·现代协同设计的问题与特点
·奇瑞汽车借助mySAP CRM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基于产品创新的管理集成平台的比较研究
·SAP为健康元药业"当家"
 相关新闻
·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选择SINFOR AC
·
深圳金活注入A6新活力
·
PTC将在深圳举办高科技电子行业产品研发管理趋势及流程优化研讨会
·
用友亮相软博会 连接世界级管理再成焦点
·
金蝶K/3发力成本管理
·
尚勇:中国管理和保护创新的有关政策
 相关热贴
·新手,请教有关“企业信息管理师”资格考试,感谢!
·[转帖]企业管理的路应该怎么走
·[推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达到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原创]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
·[推荐]海天上网行为管理软件下载
·[原创]优秀上网行为管理软件下载
 相关商城商品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书(第四版)
· 《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
· 《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
· 《SAP财务管理大全》
· 信息化项目管理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约束管理
 
古代名将、皇帝的领导方式与风格
发表时间:2006-9-8    来源:慧聪网
关键字:管理 领导 故事 
中国古代名将、皇帝的领导方式与风格剖析。

    诸葛亮与王导

    诸葛亮和王导也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与上面唐太宗和明太祖的例子不同的是,他们两人只是朝廷首相,而不是国家君主。

    诸葛亮是琅琊人,东汉末年,他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隐居在南阳隆中(在今天的湖北襄樊西面),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刘备听说他的大名,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成为刘备的主要辅佐。他游说东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的统治,夺得益州。刘备出征,诸葛亮常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刘备称帝后,他任丞相。刘备病重,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是卓越的行政人才,十分注意管理。蜀汉是几拨人搞起来的。一拨是刘备的旧部,包括李岩这些人;一拨是荆襄集团,这是和诸葛亮最亲密的;另一小块是西北凉州的军人集团,前期是马超兄弟,后期是从曹魏投降来的姜维。蜀汉建立后,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所谓“九月渡泸,深入不毛”。他收伏了孟获,任命他做了御史大夫。这是很大的官,相当于副宰相。这几部分人互不统属,怎样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很不容易。诸葛亮用信赏必罚的做法保证一定的纪律,以法家的观念治国。在他当政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诸葛亮在开发四川初期就带去许多干部与当地势力结合,他自己兼任丞相和益州牧两项职务,作为沟通的桥梁,以个人的诚信、威望和亲和力使这两股力量结合。当时四川的地方力量非常强大,刘备带进四川的荆襄人士很少,诸葛亮只能给予当地人士管理益州的权力。但是,如果权力完全被地方势力所把持,那么中央就架空了。诸葛亮的做法是用严刑峻法使四川的豪杰接受他的委任,执行他交代的任务,甚至提供足够的兵力,支持他做征伐中原的本钱。例如,益州豪强大族自刘璋统治以来,长期专权自恣,蔑视君臣之道,诸葛亮对他们的不法行为,毫不容情。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也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政策,打击为首的叛乱分子,同时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从此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基本稳固,为蜀国提供了物质财富和兵力。诸葛亮的领导保证了蜀国政治上一定程度的清明和统一。

    诸葛亮从来不为了个人私利滥用职权,他定的法律连他的儿子、侄子和最亲近的朋友犯了法也一样惩罚。诸葛亮信奉申韩法术,法令严明,赏罚必信。不论何人犯法,都严惩不贷。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魏将所败,亮流涕将其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诸葛亮治蜀很严,这种严是严明,不是严酷。所以他处罚别人,被罚的人没有什么怨言。比如李岩就是“虽死无怨”。严而明,是他让大家信服的原因。严而明之后便是诚而信,他对人有一定的信任,但是如果出了问题,他一定严加惩罚,决不宽待。有人认为他是法家作风,不是儒家。

    诸葛亮的领导风格混合了儒家、法家的特点,实际上,汉朝时法家和儒家已经混合得很厉害了。他强调人为,看重事功。诸葛亮坚持与孙吴的联盟,并多次进行北伐,虽苦心筹谋,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都未能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蜀汉地方太小,这就像企业的市场太小,没办法以这样少的客户和强大的对手竞争。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呼风唤雨的诸葛亮不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陈寿在《三国志》中说用兵、将略非诸葛亮所长,这就和《三国演义》很不一样。在小说里,诸葛亮是用兵如神的。陈寿说诸葛亮真正的长处是治国。诸葛亮退兵后,曹魏的司马懿去参观诸葛亮的营垒。古代驻军做饭要搭灶,根据灶的布置就能够知道军队是如何管理的。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军营的布置井然有序。

    诸葛亮治蜀很成功,成功得简直具有某种传奇性。以至于到现在还有这样的传说,老辈的四川人爱在头上裹块白布,是在给诸葛亮戴孝,这个孝一直戴了一千多年。诸葛亮留下的制度直到蜀汉亡掉仍然存在。他的那套制度、规范维持时间很长,任何取得四川盆地统治权的力量都离不开这套规矩。四川大族不能像江南那样嚣张,读书很受重视,文化气氛很浓。

    王导和诸葛亮有很大的不同。他是东晋开国的功臣,就是在他执政期间,脆弱的东晋小朝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立国时期。王导是琅琊临沂人(在今山东临沂的北面)。琅琊王氏是山东士族之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王导劝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回封国。后来司马睿移镇建业(即建康),成为江南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导为其谋主。江南的顾、陆、朱、张、沈、周等地方士族,轻视避难南下的“伧父”(南人对北人的戏称),而司马睿又是晋皇室疏属,声望不高,甚至江州刺史华轶也不肯听命。王导除选取避难南下的名士为属官外,首先劝司马睿虚心吸引各方人士,特别是优礼江南士族以维系人心。乘三月初三举行重大典礼的机会,司马睿乘肩舆出游,盛具威仪,而王导、王敦和其他北方南下的大族名流都骑马随从,以提高司马睿的威望。同时王导竭力笼络江东士族,主动拜访江南首望顾荣、贺循,司马睿命他们参与军府政事。荣、循应命,转相荐引江南的其他名流,司马睿才得以站稳脚跟。王导外倚扬州刺史王敦的实力,内则利用荆州扬州局势稳定、户口殷实的经济条件,协同江南士族,希图一起“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司马睿视王导为萧何,朝野号为“仲父”。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即晋王位,任王导为丞相。次年,晋王称帝,百官朝贺,命王导升御床共坐,他再三固辞。由于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琅琊王氏翼戴之功居多,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后来王导的哥哥王敦从荆州举兵反晋,有大臣劝晋元帝诛灭王氏。王导带领昆弟子侄二十多人,每晨入朝请罪,元帝始终没有加以处罚。元帝死后,明帝即位,王导受遗诏辅政;明帝死,他又和庾亮等受遗诏一起辅佐幼主成帝。苏峻起兵,建康被焚。叛乱平定后,朝中的一些大臣建议迁都,王导则主张镇之以静,力排众议。他历任元、明、成三帝丞相,稳定了东晋的偏安政权,从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势。

    王导的领导作风和诸葛亮有很大不同。他为政宽简,对士族息事宁人,自奉俭约,仓无储谷,衣不重帛。东晋初期,土、客的斗争相当激烈。王敦率兵东下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诛杀当地的领袖。所谓的“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江东大族的领袖周伯仁就是这次被杀死的。王导面对的局势和诸葛亮相似,国内有几支不同的力量,比如有北方南来的“流民帅”,有长江中上游的军人集团。当时江东大族已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占尽了土地,渡江东来的大族只能在今天浙江一带发展。此外在今天江西、湖南一带,亦颇多土著民族。渡江的汉人流民,组织武装集团开拓,他们的领袖号称“流民帅”,都不是原来有名的大族。这些在内陆的新建势力,也逐渐发展为相当独立的地方势力。上述各个集团都不是中央可以有效指挥的。面对分立的各派力量,南方势力觉得受到了北人的压迫。王导的做法是:尽力避免冲突,少干预原有的地方势力,保持南方势力的权威,不使原有势力感到威胁,甚至给予那些地方大族某些特权,以此来寻求南北大族之间的合作。东晋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当松散,只在缝隙中安插进北方势力;同时把一些南方势力的代表选入中央,参与中央的决策,容忍南方势力较多地介入中央事务。在王导“镇之以静”的政策下,东晋的外来大族和当地大族,逐渐主客相安,和平共存,形成南人北人共治的局面。根据《世说新语》,王导几乎每天都与各派人士会面、聚饮,刻意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王导以他个人的威望,将中原南渡的士大夫和江南本身的士大夫结合在一起。

    琅琊王氏最早是在山东地区,当地流行道教,是新兴道教的根据地之一。王导并不信仰道教,但他有道家的思想。王导采用的不是诸葛亮儒法并用的办法,而是有些像道家:他调和各派,与每一个派别交好。

    王导的继任是谢家的谢安等人,基本上对王导的做法保持不变。于是,江浙一带能够有较长时期的稳定。不足的是,江南的稳定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人事关系。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大族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每一次斗争的结果都是军人得势。“镇之以静”的措施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这里面也有些权谋的成分。王敦率兵一路打过来,没有他弟弟王导的默许是不可能的。王敦打来了,他又不逃。周伯仁可以不死,王导一句话就可以救他,但王导就是不救。这些事情都是跟王导有关系的。他还是很有权谋的。道家的思想里头权谋的因素不少。总体来看,王导施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特点,他息事宁人,善于调和南来北人集团和江南土著力量的矛盾,为东晋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整个南朝的历史没有特别的繁荣强盛,但也一直没有崩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3页,当前第3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