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约束管理 |
|
| 中层如何避免"拼命三郎"式管理 | 发表时间:2006-12-29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 关键字:中层 管理 领导 | | 如果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外没有其他领导能力,那这样的管理者只适合当“劳模”。 |
| | 员工情绪折射管理漏洞 诚然,企业员工“拼命”的精神值得提倡,但不能强求,更不能作为员工的考核标准。在现代企业中讲究的是聪明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工作中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效率和效果。案例中的刘全经理也受过高等教育,他具备这方面的常识,也应该有这种领导方法和能力。 另一方面,这个案例也折射出了企业在管理和任命管理人员上存在的漏洞。首先,作为企业高层,在选拔任命中层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用人标准,有的人可能在业务方面很出色,但他不善管理,这就导致提拔上来的人难以服众,最后不得不离职,这对企业和管理者本人都是损失;其次,对新选拔上来的人才没有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也是多数企业在用人方面的一个通病,正常情况下企业对新选拔上来的管理者要进行企业文化、制度及职责权限方面的培训,但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投入就省略了这一步;第三,企业没有明确评价管理者的绩效标准。其实在管理者上任前,企业就应该告诉他个人的优秀不能作为考核依据,你所带领的整个团队优秀才是考核的标准。而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经理刘全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而刘全本人也不知道他的考核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尝试着去改变领导风格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这扇门是向外打开的,作为管理者不要总想着如何才能推开员工心里的这扇门,更不能用自己对企业和工作的投入程度来衡量下属,而是要通过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分析员工的性格特长,让员工主动打开这扇门。所以,刘全经理应该试着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 倾听不同员工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员工敞开去评价。 开诚布公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自己错误的管理方式带头作检讨。 提出对员工的希望和工作目标。 与员工一起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将个人决策变成团队决策。 做以上这几点的前提是刘全经理必须坦诚。而另一方面,作为员工如何在职场上适应不同的领导风格也是应该去考虑的。尽管员工不可能去选择领导,但是实践告诉我们,优秀的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帮助或影响你的领导改变管理风格的,这也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管理者必须学会的几种管理方法 学会情境管理。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平时就要与员工打成一片,增强与员工间的互动,要让员工信任你,刘全经理恰恰缺少的就是与员工间增进感情。如果把团队比作一个银行,那么管理者就是银行的客户,要不定期存入对员工情感,这样关键时刻才能让这种情感化整为零,形成凝聚力。 学会目标管理。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每向员工安排一项任务都要向下属讲清此项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这一方法需要管理者用目标激励员工,管理者要有一定的演讲才能,说出的话具有煽动性,让员工始终充满激情去工作。 帮助员工减压。聪明的管理者会把个人压力转化为团队压力,我们看到案例中的刘全经理只想到给员工施压而没有想到给他们减压。实践证明,一个团队在外界压力很大时,很容易形成凝聚力,当然这要看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上司要有代表员工去和高管争取利益的勇气。比如平时加班,无论员工是否自愿,任务完成后上司都要去和公司高层去为员工争取这方面的利益,这一做法会让员工感到他们额外付出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同时也会增加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