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浅论化工行业信息化及ERP的选型与实施 | 发表时间:2003-5-17 特约撰稿人: 李松峰 来源:投稿 | 关键字:化工行业 erp | | | | 一、我国化学工业信息化综述
我国化学工业信息化已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表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化学工业“十五”规划》同样指出要以“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传统化学工业发展的步伐”。 可以预见,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应于传统化学工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全面提升化学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当前乃至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首要目标。21世纪初的这几十年包括我国化学工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各经济部门的信息化大潮将一往无前。
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包括化学矿山、化肥、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新材料等12个主要行业。2000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216家,职工人数403万人,资产净值4054亿元,全行业工业产值4661亿元(现价),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实现利税397亿元,其中利润140亿元。化学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配套服务、支援农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电石、染料、合成氨居世界第一位;化肥、农药、纯碱居世界第二位;硫酸、烧碱居世界第三位;乙烯、轮胎涂料、合成材料等也名列前茅。中国化学工业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引起世界瞩目。 未来五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科技革命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化学工业不断进行企业重组,调整核心产业,向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逐步向原料和市场所在地转移,并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化学工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加入WTO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化学工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国际、国内环境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化学工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艰巨任务。
判别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标准依据
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别一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一)企业信息化工作机构、人员、制度。主要看企业有无信息化机构和主管、主管领导的行政职级、有无信息化总体规划、是否准备进行全员培训、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规模和结构等;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收益情况。指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软件和硬件等)、信息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信息化投入预算、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果(是否降低了企业成本、是否降低了库存占用、是否缩短了生产周期、是否提高了交货能力、是否加快了资金周转等); (三)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装备(信息化装备、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企业数据库(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建设与应用情况如:更新频率、数据量、日均访问量等)、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因特网Internet等的建设情况、接入方式、接入带宽、应用范围、应用业务情况)、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措施)等; (四)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电子商务EB、、信息系统应用集成情况等;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计划。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长、中、短期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建设重点及投资预算情况。
化工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现状
化工行业属流程行业,它不同于机制制造等离散行业,其主要特点有: (一)知识、技术、资源、资金密集,典型的规模效益; (二)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过程连续性强,流程相对固定,工艺复杂,各种用于控制和调度的特性参数繁多; (三)大多采用专用设备及装置,生产伴随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需考虑“三废”处理和清洁生产问题; (四)产品专业性强、技术差别大,产量和采购计划相对稳定,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问题突出; (五)原辅材料种类多,规格等级差异大,中间产品、副产品、联产品工序多,协调管理难度高。 我国化工行业信息化起步是比较早的,但实际发展和应用状况并不容乐观。宏观来看,全国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仍处于基础和起步阶段。微观来看,行业中企业信息化的部门和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人力资源、工业自动化控制(DS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而且企业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出现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整体上与真正的信息化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但在化工行业也不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以生产化工原料PVC树脂和烧碱为主营业务的大(一)型企业河北沧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1993年起就成立了信息中心,从基础的信息搜集、分析、研究和组建Intranet开始,1995年成功实现了初步信息化,1999年又实施了ERP项目,获得了成功。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罗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