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ERPⅡ:ERP的终结者? | 发表时间:2005-6-14 王惠芬 来源:软件世界 | 关键字:ERPⅡ | | ERPⅡ把管理对象扩展到了企业之间的管理任务、管理模型、管理算法和管理数据,使得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呈现继承、复用的特点。因而,ERPⅡ的出现并不意味ERP的死亡。
|
| | 随着B2B、B2C商业系统以及数据挖掘技术、CRM系统的出现,国外学者对如何评估ERP集成这些系统的功能开展研究,把新的商业模式纳入到研究中来。此外,全球化也驱动ERP研究趋向混合型ERP的研究,包括ERP与供应链的混合,与实时MRP的结合,ERP与其他对企业有关键作用的功能模型的结合等。 然而多年来研究界为ERP包装了众多令人费解的新名词,使得ERP概念与ERP软件功能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因此,在研究下一代产品—ERPⅡ之前,重新辨析ERP的实质是必要的。 在管理导向下研究ERP 对ERP概念的定义在过去十多年国外有不同的看法,对ERP的计划特性和管理事务处理特性的主辅关系存在分歧。有人认为ERP概念中包含了ERP系统,而ERP系统就是ERP软件。此外,对于ERP概念的分歧导致了ERP系统功能的定位。 有人认为ERP系统是管理事务的处理系统,而不是以计划为核心的企业资源系统,ERP的根本效益不是来自于ERP系统的计划性,而是由于ERP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管理事务。 由于强调事务的结构化处理、事务查询和最终的管理报告功能,某些ERP研究人员和应用人员反而把ERP的计划和决策功能看成为管理事务处理的附加功能,从而导致ERP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不足。但是国外对ERP概念的计划特性还是十分强调,研究也很有特色,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和具体业务的排产、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计划管理、需求管理等。针对互联网的兴起,国外也开始了企业实时计划和实时业务与ERP关系的研究,研究ERP向ERPⅡ的扩展特性。 “过度包装”的ERP概念 某些研究人员和应用人员针对ERP概念引入了许多新名词,而这些名词并不表示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实践,只是对已有的管理概念的简单包装,因此给企业造成了误会。 此外,由于对ERP软件功能的推崇,某些ERP软件企业为了强调ERP软件的潜在吸引力,把不完备的ERP软件系统与ERP概念中包含的管理功能等同起来,使得ERP系统中的功能与ERP概念出现不匹配,多重的概念和模糊的定义给企业管理人员吸收和消化ERP带来了困难,也导致了对ERP概念的混淆。 ERP概念与ERP软件功能标准难以给企业实际的指导。 我国的ERP研究学者、企业界、尤其是ERP软件公司对ERP概念也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忽视ERP的计划性研究、ERP概念中包装了许多新名词等。 目前对某些国产ERP软件是否为真正的ERP软件缺乏评判依据,存在“伪ERP系统”、 “ERP系统成功率为零”等议论,主要是由于对ERP的计划性存在歧义。而某些国外ERP软件在我国运用中生产计划、能力计划不能充分使用,进一步削弱了ERP计划特性的研究,也影响了传统进销存财务系统向ERP系统的升级。 199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应用ERP时出现“MRPⅡ过时”的舆论。最近国内又针对ERPⅡ出现了ERP过时论,导致认识上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某些ERP软件公司为了推出ERPⅡ的概念就宣布“ERPⅡ终结ERP”,而且把原有的ERP软件系统更改名字后称之为ERP Ⅱ软件。 改名之后的ERPⅡ系统并没有把ERPⅡ包含的企业间协同商务的特性吸收入软件系统中,也没有对原来ERPⅡ的概念和功能后就宣布ERP系统要死了,这对当前我国大力推广ERP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2003年10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负责起草了电子行业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这对于企业鉴定某些软件的ERP功能有帮助,但是对ERP软件所依据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数据、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鉴别还非常有限。 因此,ERP系统的应用需要深入研究ERP的概念,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研究MRP、MRPⅡ、ERP、ERPⅡ的管理模式的扩展规律,紧密把握ERP的计划特性来综合研究ERP中的管理任务、管理模型、管理算法和管理数据,从而促进我国企业通过实施ERP/ERPⅡ系统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商务,实现与国际企业联盟体的管理模式的趋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