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04年ERP技术的发展情况
2004年,我国ERP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 ERP软件的内部集成性实现质的飞跃
以用友为代表的财务软件背景的ERP厂商,在财务与业务集成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ERP系统的内部集成性在2004年有了显著提高。用友推出的U860 ERP软件成为其软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能够更好地满足制造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2、 ERP与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能力显著提高
2004年,国内外ERP厂商都更为重视实现ERP系统与其它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与PDM和MES软件的集成。金蝶推出了自身的信息集成平台BOS,使ERP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能力显著提高。
3、 ERP行业解决方案日益丰富
2004年,浪潮通软等国产ERP厂商进一步强调行业解决方案的建设,取得显著效果;QAD等国外ERP软件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在市场上收获颇丰;SSA、INFOR(MAPICS)、EXACT、IFS等公司也提供了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各行业制造企业的共性需求。
4、 应用平台化、构件化技术
国外厂商纷纷推出新一代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 SOA作为WEB服务的技术架构思想,基于松散耦合架构,将软件按照业务需求定义成“组件”,提高IT对服务的响应能力。ORACLE、SAP等国外企业在软件系统的构件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ERP软件企业,如用友、金蝶等公司也纷纷重构自身的体系架构,开发出基于Web Service的软件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支持多数据库、多语种、多平台,实现了ERP系统的可配置,适应制造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科思等ERP软件公司也在软件的平台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5、 集成RFID 技术
由于RFID具有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可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等优点,因此,2004年,IBM、SAP、微软、QAD、SSA、思博等国际IT巨头纷纷推出RFID与ERP系统的集成方案。2004年,我国ERP厂商对该领域也开始进行关注,并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6、 ASP模式的ERP应用开始新的探索
ASP模式,作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新兴模式,在2004年开始了第二轮探索。艾旺公司推出的基于ASP模式的ERP在一些业务比较简单的按订单装配的企业得到了应用;广州天剑在东莞市的张槎镇推广了面向针织行业的基于ASP的ERP系统,达到实用水平。
7、 集成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从面向企业的部门为核心走向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是ERP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厂商,如SAP、IFS、SSA等,已经在软件系统中集成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或称为动态企业建模),实现了业务流程、数据与程序的分离,从而提高了ERP系统的可重构能力。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金思维等公司也开发出集成业务流程管理的ERP系统,提升了ERP系统适应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
8、 应对SOX法案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2002年7月30日,美国针对安然等公司的系列财务丑闻案,紧急出台了公司改革法案《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SOX法案强调企业的信息技术策略和系统中的内部控制,以及对审计过程存档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而企业也不得不加强对IT方面的投入。IBM、SAP、ORACLE、QAD等公司已经推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随着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国内ERP软件公司也开始关注SOX法案所提出的要求,并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2005年至2009年中国ERP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增长的基础建设投资、外资加速进入中国等因素,带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增长。未来五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企业将由前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现代管理的经营模式转换,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对ERP的需求迫切,国内ERP市场将保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将会有更多的国外ERP厂商进入中国市场。
e-works预计,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将达到29.41亿元,增长率为22.9%。e-works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3%。到2009年,中国制造业ERP营业额将达约67亿元,在全球ERP市场份额将超过2%。未来五年,中国ERP市场将逐渐开始进行整合,市场集中度将会显著提高。

图7. 中国ERP市场发展趋势
在技术发展方面,未来五年ERP技术将实现组件化、平台化、柔性化、可配置,基于SOA构架。ERP将更加紧密地与MES、PLM、CRM、SCM和BI进行集成,并与条码、RFID、工控、立体仓库等硬件技术实现集成应用,充分结合精益生产、及时生产、6σ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从计划、管理到控制的一体化。
在企业应用方面,制造企业将会更加理智地选择符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ERP软件。未来五年,ERP应用将呈现出成长型企业迅速实现普及和已实现局部应用企业加速进行深化应用两大特点。制造企业在选型、实施过程中,将越来越多的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监理服务,从而促进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迅速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将为中国ERP软件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