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的成败将左右2006年国内ERP市场的格局走向,但中国ERP企业群体依然需要加紧向食物链上游前进。
用“城头变幻大王旗”来形容近几年的国内ERP市场,颇有些贴切。在持续几年的跑马圈地、概念翻新之后,国内ERP厂商的业绩增长遭遇了天花板,从2003年开始,包括ERP在内的整个国内软件阵营都陷入了赢利危机。如何才能绕过ERP产业发展的路障?2006年,用友、浪潮、金蝶等厂商不约而同选择了从渠道突围。
3月22日,浪潮对外宣布了其新财年的ERP战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略发布在以往“引领高端、专注行业”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首次将“突破渠道”作为战略要点提出。对于浪潮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转型,它意味着这家一贯重视高端行业用户的ERP厂商,也开始将注意力下移,希望从中小企业信息化热中淘金,而具体方式则是通过扩大渠道。浪潮将这次战略转型称为“亮剑2006”。
祭出同样利器的还有金蝶老总徐少春。2月底,站在金蝶新战略发布会的舞台上,徐少春同几家合作伙伴的代表一起拔剑,指向北方。明眼人可以看出,徐少春此举暗含的意思就是直指老对手用友。“现在到了我们该发力的时候了。”徐少春说。
联系到今年年初用友公司意在扩张渠道的分公司裁员行动,可以感受到来自ERP渠道的硝烟味道渐浓,一场争夺渠道的战役已经打响。
渠道战升级
尽管ERP市场曾经备受失败案例和概念过于繁杂的困扰,但是这一市场依然保持了旺盛活力。据IDC统计,亚太区(不含日本)应用软件市场未来五年将以13.2%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2009年将达到19.7亿美元,中国则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比重超过30%。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增量则来自于中小企业用户的信息化需求。
用友在这个回合占据了先机。2005年一年,用友总裁王文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ERP“普及”运动上,率先抢占中小企业市场,由于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的产品主要通过渠道来销售,易于安装,并且后期维护成本低,因此大大提高了用友的利润率。根据3月24日用友刚刚发布的年报,2005年用友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37.87%,利润额为1.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15%。
这份业绩单给了竞争对手不小的压力。用友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明的渠道策略,这家本土的管理软件领头羊企业,拥有业内最庞大的渠道阵营,目前用友已有28家分公司和500家合作伙伴,基本形成了三层架构的渠道体系,高端产品NC主要通过直销向行业大客户销售,中端U8产品是直销和分销并存,低端的U860和“通”系列产品则主要通过渠道来进行销售。
显然,后来者要想撼动用友的优势,除了开发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产品外,必须首先在渠道上实现突破。
浪潮在此次渠道争夺中表现得尤为积极。去年微软2亿元人民币注资浪潮,使得浪潮在ERP渠道扩张上也有了更强的底气。据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透露,浪潮集团在3月中旬刚刚成立了软件渠道部,由浪潮集团副总裁兼华东大区总经理刘钦利担任主要负责人,同时管理ERP等软件产品的各级渠道。这也是浪潮历时上第一次针对软件产品建立渠道管理部门。“软件渠道部的主要职能,一是增强现有渠道的增值服务能力,二是吸引新的渠道加盟。”刘钦利对记者说,“不过公司尚未下达具体的渠道数量发展目标。”
这一举措体现了浪潮急欲扩大软件分销渠道的野心。据了解,在今年2月用友的温州、武汉、合肥三地分公司裁员后,包括金蝶、浪潮在内的竞争者都竞相向用友分流人员抛出了橄榄枝。“我们的渠道规模相对于用友还是比较小的,因此我们不仅不会采取类似的裁员行动,而且会积极吸收用友的人员和渠道加盟。”王兴山向记者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