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及实现 | 发表时间:2006-4-22 姚晓民 来源:会计论文网 | 关键字: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控制 | | 本文对集团财务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集权、分权如何划分?财务控制如何有效的实施? |
| | (二)对财务决策权安排的理性思考 集权、分权影响因素众多,要综合考虑。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在繁多的因素中去权衡以避免顾此失彼。另外,决策权的安排应稳中有变,既要考虑到企业的稳定性也要因时因地变中求发展。若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财务管理体制,就好比一个国家要发展却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一定要有相对固定的体制。但如果企业本身情况变了,如:规模扩大了,业务增加了等等,再坚守原有的体制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 财务控制是一个涵盖颇广的概念,从财务活动发生的过程作为切入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事前控制。即在形成决策之前过程中的财务干预。②事后控制。在财务活动之后的反馈机制,以此为下一次的财务活动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实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实现企业集团整体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完全性等方面的动态优化,从而达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实现财务控制的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两个方面的功能,就要把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和反映、激励等若干要素有机组合。这些要素可以整合为以下几个子系统来完成。 1.财务制度控制系统。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应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它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决策中的权限和责任,特别是对有些易造成损失资产流失的重要项目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 2.财务人员控制系统。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财务人员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财务预算控制系统。预算控制最能将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统一起来。首先预算的制定是以企业集团总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的,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但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是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这样就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 4.完善子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子公司在获得运用集团公司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后,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赢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回报指标,集团公司为确保投资回报的顺利实现,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指标进行衡量,如合理投资回报率、经营净现金比率、资产损失比率等。 5.审计及财务监控系统。企业集团应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以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应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对子公司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