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JSP中BOM动态显示与隐藏的关键技术
·企业导入ERP时机的反思
·渠道大讨论——普蝶:荡胸生层云 修身而进
·陈启申:ERP产品应当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火热报名
·MSC SimEnterprise ——将创新优势推向极限
 相关新闻
·
用友亮相软博会 连接世界级管理再成焦点
·
金蝶K/3发力成本管理
·
中国ERP应用显现新一轮热潮
·
2007用友技术大会在沪举行
·
5000多家制造商快速选用Infor ERP SyteLine
·
济南弘力科技携手神州数码ERP
 相关热贴
·文章评论:陈启申:ERP需要的不是泛化 而是专注
·家俱行业ERP选型,进行中。。。。。
·[推荐]GIII ERP系统简介
·诚聘微软ERP Dynamics AX售前顾问
·谁有英文ERP的资料啊 急需啊
·APC制衣集团携手SOFO ERM服装行业解决方案 ---服装ERP选型案例
 相关商城商品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 《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第2版)》
· ERP 中国企业成败实录
· MRPⅡ/ERP 原理与应用
· MRPⅡ/ERP实施与管理
· 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制造行业的分类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06-7-12 特约撰稿人: 吴士亮   来源:e-Works
关键字:ERP 制造业 行业 
ERP所蕴涵的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及ERP产品提供的宽泛的功能模块、以及信息集成所带来的管理优势,是导致其在非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制造业外的众多行业大多只是应用了其中的某些功能模块。

    (3)准流程/准离散生产
    准流程/准离散生产通常针对特定企业的某些生产环节而言,在该生产环节,很难简单归为流程型或离散型,而是同时兼具有二者的某些特点。这里把这些环节的生产类型称为准流程/准离散型。
    例如:考虑纺织行业的制造过程:化纤生产类似于化工,是典型的连续流程式;棉纺织(类似的有毛纺织、麻纺织)则有区别,生产工序从清花、梳棉、梳条到纺纱、织布,有配料环节,产品结构逐渐呈V字型,计量单位也具多样化,有回丝及回收再利用的副产品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因素众多,具有流程型生产的很多特点;同时,生产过程表现为依照一定的生产线顺序,同一产品族加工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产品族生产加工路线相近,并且生产线具有相对固定的生产能力,可以认为是准流水生产;车间组织更有多机台、多手工操作、采用批量转移实现生产衔接,采用产品件数辅助实现车间制品统计等,从而兼具离散型生产的很多特点,因此,可称为准流程/准离散生产;而服装制造(针织/编织)表现为由服装不同部件(如前片、后片、袖子、领子等)的组装,不同部件具有相对固定的配比关系,属于典型的离散生产类型。

    2 制造行业划分——基于主体产品与主体原料的视角
    任何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业务实体,而是其所在的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需求-供应关系,很多情形下,一个企业的产品同时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可以沿需求链的方向逐级追溯任意企业的主体原料的来源,一直到最原始的原料形态,在追溯过程中形成一个基于主体原料供应的行业链。通过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4]进行分析,发现制造加工过程特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的性质及企业目标产品的特性。


表 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T4754-2002)

    表1仅列出了国民经济行业的门类。可看出,行业门类A和B(农、林、牧、渔、矿)是直接获取天然原料的行业,A和B门类中的各行业为C门类(制造业)各企业提供生产原料,而其它各门类行业又是直接或间接地以A、B、C门类行业的产品为原料。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这里按行业主体产品及原料的性质做了整理,整理结果见表2注。


表2 制造行业分布

    同样地,这里按照企业向外界提供的主体产品及使用的主体原料,对制造行业进行了初步划分,见表3。


表3 制造行业分类

    经过分析,发现制造行业分布具有如下规律:
    (1)若某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原料直接来自天然原料,通常来说,该行业中的企业至少某些生产环节具有流程生产的特点(II~IV区)。
    (2)若某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原料属于非天然原料,一般来说,若原料供应方越靠近行业链的上游,则该行业中的企业越具有流程生产的特点;若原料供应越靠近行业链下游,相应地,企业较多地呈现离散生产的特点(VI~VIII区)。
    (3)若某行业的主体产品呈现汽态、液态,或粉末/纤维状,可认为该行业中的企业具有流程生产特点的某些生产环节(II、VI区);若某行业的主体产品为固态、非金属,则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具有流程生产的某些特点,但也一些行业(如:家具制造)呈现较多的离散生产特点(III、VII区);若某行业的主体产品为固态、金属(IV、VIII区),则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具有离散行业生产的典型特点。
    (4)若某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原料直接来自天然原料,且该行业的主体产品的形态呈气态或液态(II区汽、液态区域的行业),则可认为该行业中的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生产类型。
    (5)若某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原料直接来自天然原料,且该行业的主体产品的形态为固态、结构型金属(IV区),则可认为该行业中的企业通常兼具流程及离散生产特点,属于混合型生产类型。
    (6)若某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原料属于非天然原料,且该行业的主体产品的形态为固态、结构型金属(VIII区),则可认为该行业中的企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型生产类型。
    (7)大多数的流程企业,在整体生产过程的后期加工环节,通常具有离散生产的特征。如:对于卷烟制造业,烟丝生产的膨化工艺是流程型中的批流程,而卷接包的流程是离散型的流水生产;饮料行业前端的配料、发酵是流程型生产,而灌装是离散型的流水生产,制药行业的原药料是流程生产中的连续流程,而制剂主要又是离散型的流水生产。
    (8)若某行业中的主体原料既有直接天然原料、又有非天然原料,且行业的主体产品又具有多种形态,该行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有必要对该行业进一步细分,以提高MIS系统的行业针对性。典型行业如:纺织。

    3 结论
    对制造行业分类作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生产类型的划分是基于对目标产品加工过程特点的提炼,而目标产品加工过程特点主要取决于制造业的主体原料的物理性质与目标产品的结构特点。一般地,若主体原料在物理形态上是液体、汽体、粉末、纤维及非金属混合物等,且目标产品通常不具备可装配性,则制造过程通常表现为流程生产,生产过程表现为通过对原料的混合、燃烧、加热、加压、冷却、分离、蒸发、过虑等一系列连续处理过程以获取目标产品,产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伴随联产品、副产品、回收品等。若主体原料为固态,且目标产品具有可装配特点,通常制造过程存在离散生产特点,生产过程表现为对主体原料采用材料去除工艺,按一定方式从材料物质或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得到所需形状、大小和预定功能的成品或半成品,成品通常采用装配方式获得。因此,基于主体原料及主体产品的视角,抓住了行业分类的源头,为进一步面向行业总结并模型化生产组织及管理控制方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2)制造业中的主体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目标产品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ERP基础数据的管理内容及管理方法,进而影响了对物料计量、产品结构描述、生产计划、生产车间控制、订单产品成本归集、出入库控制等的管理与控制方法,从而反映了不同行业ERP产品方案的行业差异。
    (3)企业需求响应策略是由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特点决定的,与企业主体原料和目标产品本身没有明显相关性,可以认为,ERP系统对企业需求响应策略的支持具有行业适应性。常见的需求响应策略的类型如:现货生产(Make To Stock,MTS)、订单组装(Assemble To Order,ATO)、订货生产(Make To Order,MTO)、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ETO)等。本文认为,现货生产和订货生产与生产类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订单组装通常与离散生产类型相联系,适用于模块化的产品结构(如计算机);订单设计主要针对客户需求高度客户化、产品生产极少或不具重复性的情形,按订单设计的响应策略在离散生产型(如造船)及流程生产型(如水泥)企业都会存在。ERP对需求响应策略的支持表现在相关功能模块的拓展设计上,如:提供产品配置器及最终装配计划[5](Final Assembly Schedule,FAS)以支持ATO策略,提供工程数据管理(Engineering Data Management,EDM)以支持ETO策略等。另一方面,对具体企业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求响应策略会发生变化,因而,在行业版ERP体系架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模块可替换性、可配置性及可拓展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Godefridus G.van Merode,Siebran Groothuis,Arie Hasman.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for hospital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4,73: 493-501
    [2] 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http://www.sap.com
    [4] 陈启申.ERP溯源.http://www.e-works.net.cn, 2001-8-9
    [5] BaaN ERP内部培训资料.BaaN Education Center,1996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