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换人?不换人!ERP实施过程面临两难选择 | 发表时间:2006-9-5 杨长春 来源:IT168 | 关键字:ERP 实施 CIO | | 面对信息化过程中“换人”与“不换人”的两难选择,也许其问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 |
| | 不仅星华电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这种问题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面对不适应信息系统的员工,换人还是不换人?CIO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其中宁波富达、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济南柴油机股份公司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 宁波富达:“换脑子,换位置,端窝子” 面对同样的问题,宁波富达公司原CIO杨文华博士这样说,对那些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人,我的做法是“换脑子,换位置,端窝子”。首先要求改变观念、“换脑子”,如果改变不过来,就“换位置”,实在还不行,那就只有走人——“端窝子”。 舜江水泥厂是宁波富达公司下属企业,基于IT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在促进企业效益提高的同时,堵住了过去因管理的粗放而出现的个别人的“灰色收益”。 在舜江水泥厂门口有个电子磅秤,拉水泥的汽车出去是实车,回来是空车,剩下的就是拉出去的水泥。如果磅秤稍微有点不准确,两三天下来,就可能有一车水泥在磅秤的“误差”中消失。杨文华要对电子磅秤进行信息化改造,个别员工就极力反对。有的员工说:“我年纪大啦!眼睛也不好用,用不了计算机,还是不要改造了!”杨文华说:“很简单,给你三条建议,第一请你换脑子,一定要改。过去别人可能给你送条烟、请你吃顿饭,个人可能得了10元钱,但企业100元的利润可能就白白流走了,现在把桌子底下的利益拎出来,给你20元钱,你干不干?第二,如果你脑子换不过来,给你换个位置;你可以不干这个工作,做其他工作。第三,如果还是干不了,只好请你离开了。” 广东省人民医院:区别对待,分而治之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信息系统建设中。门诊信息系统建设必然打破医院原有业务流程,因此很多已经习惯了用笔和纸的员工突然要与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不仅心理上不适应,而且甚至会因此损害到个人利益。以前医生的诊断记录都由护士记载,难免存在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而门诊信息系统使得医生必须自己用电脑来录入,无疑加重了医生的工作量,而且迫使医生必须对准确性负责。改变了传统门诊习惯,并且触及到个人利益,有的员工对此抵触情绪非常强烈。 针对这种情况,信息中心主任薛冠华,区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推广策略:45岁以下的医生必须用门诊信息系统,否则就停诊;;45岁到60岁之间的医生在两个月内上; 60岁以上的名、老专家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上,愿意上信息中心就派人去教,不上也没有关系。事实上,后来名、老专家也都上了。 济柴:“尝、奖、压” 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济柴),是始建于1920年的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对同样的员工“阻力”,CIO李树生则采用“尝、奖、压”的办法从容面对。 首先是“尝”。信息化系统做一点用一点,让员工由易到难,不断尝试,逐步提高员工对信息化的兴趣,加深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并同时,对一些确实由于信息化而带来的不便,适应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使信息化成为自下而上的主动需求。 其次是“奖”。对于积极学习、主动配合信息化建设的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员工为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查找漏洞,完善流程。 最后是“压”。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并举,“不信息化就没有奖金”,自上而下,“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哪怕是不入流的歪招,只要能够促进信息化建设,管他三七二十一,上了信息化再说。 面对信息化过程中“换人”与“不换人”的两难选择,也许其问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打开企业的信息化之门,顺利推进信息化进程,让信息化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才是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真正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