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SAP注资东软后的急功近利,用友ERP普及风暴和标准行业个性化成功模式的大规模铺开,金蝶由于业绩压力而疯狂抢占市场客户,微软注资浪潮开拓中国软件中小企业市场,甲骨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拓展中国低端市场,加之众多为生存而拼搏的软件厂商掺和,如今包括高端应用在内的ERP市场已变为一潭混水,不仅让慎之又慎的企业选择时无从下手,诸多ERP厂商也被这股市场漩流冲晕了头脑,开始变得不理智起来。
ERP市场:烽火连天
200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ERP软件和企业管理的日益成熟,上千万的非垄断独立企业ERP项目锐减。而正是这个层面的项目,变成了国内外ERP厂商你争我夺的最激烈阵地。
从市场定位和产品来看:
高端产品压向中低端应用
SAP注资后的东软今年发布最新5.0版本,市场策略和价格也做了相应调整,对ERP项目"抓大不放小",目标更多地锁定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用友自今年初开始,也对其NC产品线做了清晰定位,以集团和行业应用为重点,目标锁定在大型集团企业集中管理和烟草、金融、建筑、房地产、冶金等行业。金蝶的EAS结合BOS平台应用,也开始大规模向中型企业应用降落。
"千万投资"已不再是SAP的代名词,"贵族消费"也不再是用友NC的代名词,"急于出嫁"是金蝶EAS急于在中国树立样板与对手抗衡的现实情况。以上三家,加之微软选择浪潮作为自己进攻中国ERP市场同盟军,国际巨头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中小企业软件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上,使得这个区间的市场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从行为和价格来看:
大型ERP项目价格中小化
从各厂商对部分ERP项目的反应来看,大家都把自己潜在用户的规模、应用、地区进一步"下放"。以前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基本看不到SAP的身影,现在只要项目规模达到300万元甚至更低,他们的顾问就会出面。
从市场上来看,大多数中型制造企业的ERP项目,如果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销售、采购、财务、成本等系统,国外的系统在700万~2000万元不等,国内的系统在200万~1000万元不等。而从今年实施的众多项目情况看,信息化内容没有减少,目标没有降低,更多的项目投资只是聚焦在200万~500万元之间。价格无序竞争给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将由企业埋单。
ERP选型:处处陷阱
面对厂商一涌而上的招标,企业稍有不慎,就会掉进ERP处处密布的陷阱。
陷阱一:需求实现
不同行业的ERP系统很难有可比性,甚至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和目标也不一样。在招标过程中,很多厂商为了争取项目,经常承诺对标书中的需求内容"全部满足",不管现有产品是否经过客户验证,能否开发出来,也没有提供产品功能匹配或针对性开发方案。特别是诸多厂商又推出了所谓"平台化"产品,让企业感觉好像把项目交给任意的软件厂商都能"完全满足"需求。再受厂商低价策略和传统设备工程项目招标的惯性影响,对企业的选型标准是很大的冲击。"拿下单来再说"是部分软件厂商的心理,而拿下单来以后的事情,国内有很多案例,损失的都是企业。
陷阱二:软件许可
软件现有两种许可授权方式,一是按"授权用户数",即系统中要有多少操作员用户使用限制,大部分是法律限制而非技术限制;二是按"实际登录并发用户数",即对系统某一模块同时多少人在线控制,对系统中操作员用户不予限制,这是技术上的限制。陷阱常出现在以"实际授权用户"为软件许可方式的产品中。部分软件厂商在很多项目里不以实际需要许可数报价,而是象征性地给上几个用户数,其他承诺可以免费使用。低价取胜后,再找企业调查实际许可,以法律文件形式要求企业按实际发生许可交费。好像买了十台电脑,只买了一个操作系统,那就只有一台是正版,其他算是盗版,如果哪天想查你,肯定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