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的软件含有本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最优管理模式,在做业务流程分析和诊断时,应对照软件中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当然,是不是要全盘照搬或参照软件中的流程,或者说套装软件系统是不是要“一次到位”,需要考虑用户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和人员素质。如果信息化基础好和人员素质好,可以考虑多适应软件系统中的流程,上尽可能多的模块。
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差和人员素质整体较差的用户,可以选准突破口,按照软件系统中的流程和管理模式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一个流程一个流程来优化,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来实施。
任何企业都会有一些特色流程,否则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了。这些特色流程,一般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流程,是体现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流程,也是使产品实现差别化的流程,需要软件系统中的流程作相应的更改,以实现互相的适应。
总而言之,对于第III象限的用户,在整体方面应该适应软件系统中的流程,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素质;而在局部则应调整软件系统中的流程,以实现用户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保持用户企业的特色。
第IV象限:软件先进,流程先进
如果用户的利润率或竞争力在本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说明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在行业中已经是最佳实践,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这时选择的软件又恰含有本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最优管理模式,那是非常理想的一个状况。
这时,如果软件流程与现有业务流程不一致的地方,软件系统应主动向企业现行业务系统调整,这时要贯穿“用户第一”和“用户是中心”的思想。
当然,用户企业再先进的流程,也需要面向未来进行持续改进,再先进的业务流程也需要不断创新。这时,软件厂商应该根据用户未来战略提出的需求,对软件流程进行改进或优化,同理,用户企业也应该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实际上,正是业务流程处于先进地位的用户,指明了下一代软件产品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ERP软件和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到底谁适应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千万不能事先假定“软件中的流程和管理模式就一定是先进的”,也不能认为“一切要以用户为中心,要忠实于用户现有的流程”,所以我们说,ERP软件和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应该“互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