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陈启申:ERP产品应当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
·ERP失败10大祸首
·一个网友的ERP选型观
·支招:中小民营企业如何进行ERP选型?
·中小型民营企业ERP选型着重考虑的因素
·企业项目实施ERP选型过程细节控制浅析
 相关新闻
·
林华荣谈ERP选型与成熟条件
·
“ERP选型、实施与深化应用高级研讨班”圆满闭幕
·
“ERP选型、实施与深化应用高级研讨班”跟踪报道(二)
·
“ERP选型、实施与深化应用高级研讨班”跟踪报道(一)
·
全国首届ERP选型、实施与深化应用高级研讨班在汉开班
·
神码:华南企业用户ERP选型成熟理性
 相关热贴
·家俱行业ERP选型,进行中。。。。。
·APC制衣集团携手SOFO ERM服装行业解决方案 ---服装ERP选型案例
·ERP选型专贴
·[转贴]ERP选型何以“有的放矢”
·公司ERP选型
·机械五金非标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生产企业ERP选型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用ERP做精细化管理
发表时间:2007-6-13    来源:天极
关键字:ERP选型 精细化管理 ERP实施风险 ERP模块 
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达到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选择上ERP的初衷。

    企业如何通过ERP的上线来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企业选择上ERP的初衷,现抛砖引玉,望大家共同讨论,一起进步。

  1. 客户信用额度控制

  这是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个必须的参数,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有不同的信用额度授权,如果超出该客户的信用额度,可以随时查看该客户信用额度的余额,在新接订单,销售出货和发票开立方面给予提示和控制,对超过信用额度的客户必须重新评估,是否放宽额度还是停止供货,超额度供货而产生的恶意债务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

  2. BOM版本控制

  在制造业企业里面,BOM是最基础的技术资料,它体现了一个产品的结构和组成,它也是运算MRP和MPS的基础,所以,对于如此重要的资料,我们必须保证BOM资料的准确性,由于设计和客户要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会经常对产品BOM做一些变更,产生不同版本的BOM,但是,在同一阶段,有效的BOM版本只能有一个,所以,我们必须严格的控制产品BOM的版本和生效,失效日期,以确定我们引用的BOM是正确的,才能保证后面的MRP和MPS的计算是正确的。

  3. 料品类型控制

  我大致看了几家系统,大家都对料品类型做了几个分类,而我个人更倾向于下面的分类:

  商品:买进卖出,不做其他的加工处理的产品,不少公司的模具就属于此类。其计划属性为采购。

  制成品:经过原料、半成品等组合而成的最终出货的产品,其计划属性为生产。

  半成品:经过原料的加工而成,一般做为构成制成品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出货的产品,其计划属性为生产。

  原料:制成品,半成品的最初组成部分,直接从企业外部购进的产品,其计划属性为采购。

  物料:低值易耗品,无法在产品BOM确定具体用量的这一类产品,在成本核算是作为制造费用来处理,其计划属性为采购。

  在制品:正在车间处于加工状态的产品,一般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之间的这种料品状态的属于在制品,由于其在不同的工序之间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料品编号一般和工序是挂钩的,这也是车间(工序)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有不少系统不具备这一点,所以,在车间管理方面管控的就不严密。

  4. 未交订单控制

  在ERP的销售模块,一般的业务人员都会比较关注销售订单的交货情况及未交货情况,所以在这个模块都必须有一支报表来查看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一般是以料号,客户,交货日期,业务员等为查询条件的,我们就可以很明确的查看某一产品,某一客户,某一时间或某一业务员的未交订单状况。如果有预警系统的话,我们可以设定预警的条件,比如说交货期的前2天给予预警,通知业务和仓库人员进行相应的出货准备。

  5. 出货对帐控制

  在ERP的销售模块,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出货对帐和回款,现在绝大部分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采用的都是月结的这种结算方式,业务人员和仓管人员日常从系统做出货和退货,一般到月底都会进行一次对帐,互相确认对帐金额之后确定应收帐款,所以在销售管理模块一般都会有一支报表来确定某一期间,某一客户的出货金额,退货金额以及应收帐款金额。所以,送货日期区间、客户一般都作为这支报表的查询条件的,来抓取某一时间段、某一客户的交易金额与客户核实,作为财务的最终的应收帐款。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