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PCB和FPC企业如何选择ERP系统
·和佳管理咨询:怎样为企业ERP系统增值
·ERP系统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深度应用研究
·ERP系统第三种选择Linux平台
·谈ERP系统的生产排程
·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和管理思想分析
 相关新闻
·
“百家重点企业e体验”参观团考察天剑公司ERP系统成功用户案例
·
华天软件签约奥斯勃
·
历派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东莞展会举办研讨会
·
Oracle将BI工具内嵌到ERP系统中
·
2006年国内石油行业ERP系统建设已全面开花
·
国内金融业最大的ERP系统建成
 相关热贴
·[推荐]GIII ERP系统简介
·[分享]神州数码易助ERP系统介绍
·ERP系统项目实施范围,目标和方法
·华岳软件  ERP系统
·转贴-ERP系统如何解决生产BOM变更的情况?
·[转贴]条码技术在ERP系统中的运用
 相关商城商品
·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铺天盖地的ERP攻势真的把ERP给扭曲了?
发表时间:2007-6-13 金一长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关键字:ERP系统 ERP风险 ERP理念 IT 企业信息化 
企业实现信息化主要有四种途径,虽然成功率各异,但任何一种途径都有失败的风险。

    购买行业成熟软件

  行业成熟软件,顾名思义,就是本行业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成功应用的软件。表面上看,大家的行业相同、业务流程十分相似,购买这样的软件,其风险应该很低。但事实有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浙江诸暨某针纺公司2005年花一万多元钱从诸暨本地的一家软件公司购买了一套成熟的管理软件,用于对公司加工户的原材料消耗、半成品加工生产、加工工资等进行管理。由于该软件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并已经在当地不少企业应用,所以该软件的加工户管理模块在该针纺公司的应用是成功的。

  后来,该针纺公司的老总在体会到信息化的效果后有了更高的需求,他要求诸暨的那家软件公司进行二次开发,用信息化来全面管理企业。但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那家软件公司始终未能开发出令针纺公司的老总满意的系统。万般无奈,该针纺公司的老总下决心换马。

  2006年下半年,当笔者经人介绍接手该针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时,不得不明确地告诉该公司老总:“要我做,就必须推倒重来。”该公司老总最后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这就意味着,该公司整整一年多花费的金钱和精力都白白浪费了。

  购买行业成熟软件的风险相对较为隐蔽,因为相貌真的太像,很多时候只有用真实数据跑起来,才知道成功与否,但如果那时才意识到失败就得太晚了。

  所以,购买行业成熟软件不仅要考察该软件在其他企业已应用的情况,更要了解软件实施方的二次开发能力以及二次开发的成本。只有这样,当你发现该软件在某些方面不适用时,才不至于把整个软件完全作废而换用其他软件。

  实施ERP系统

  一直以来都有“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的说法,其实本文开头描述的一幕正是实施ERP系统的风险的典型表现。实施ERP系统投入高,成功率却不高,是ERP项目的最主要风险,而ERP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风险却一直未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笔者曾应邀到绍兴某纺织集团做成本核算软件,发现该纺织集团花几十万元实施的ERP系统竟然只是订单加进销存再加财务的系统,生产预测、各工序的生产情况、生产进度、键盘上的生产排程、车间班组生产调度、各工序的计件工资、每一订单每一工序的成本核算都出不来,离真正的ERP系统还很远。

    后来,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在并非个别。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只有仓库、销售寥寥几个模块的软件竟也敢叫ERP。看来不少企业的确都被蒙。

  其实不怕大家笑话,笔者自己有时也把一些大的项目叫做ERP,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一些企业的老总就只认ERP,否则瞧不起你,尽管他其实并不十分了解ERP。看看吧,铺天盖地的ERP攻势,真的把ERP给扭曲了。

  对实施ERP系统的风险规避,笔者谈几点管见。

  其一,千万要看仔细了,别把进销存加财务的系统当作ERP买进,当了冤大头还以为捡了个便宜。

  其二,时机不成熟就不要上ERP,这事可急不来,企业信息化又不是仅有ERP华山一条路。

  其三,中小企业上ERP还是要悠着点,需要慎重再慎重,因为你更应该注重企业业务流程的灵活性。

  其四,多考察其生产管理模块的成功案例,因为这才是ERP的核心和真谛。

  其五,还是要考察ERP实施方的二次开发能力以及二次开发的成本,那些二次开发和维护的费用超过购买软件的费用的事例并不鲜见。还有,如果只有代理商来实施,没有二话应坚决拒绝。

  购买行业成熟软件的风险相对较为隐蔽,因为相貌真的太像,很多时候只有用真实数据跑起来,才知道成功与否,但如果那时才意识到失败就得太晚了。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