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CRM |
|
|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前世今生(上) | 发表时间:2006-11-15 来源:人力资源网 |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 CRM 前世今生 | |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T概念,其最早由国际著名咨询机构Gartner Group在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而CRM成为软件的历史则要从美国著名的管理软件供应商siebel公司创始人托马斯·希贝(Thomas Siebel)开始。 |
| | 二、CRM在中国 CRM进入中国 CRM在中国,最早应该追溯到互联网经济如日中天的1999年。1999年8月6日朗讯科技(中国)公司商业通讯系统部在京举办了以“营造完美电信呼叫中心”主题的研讨会,介绍了其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解决方案,并强调指出,商业部门必须着眼于客户关系,提供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才能在网络经时代立于不败之地。1999年9月27日,有国内IT第一媒体之称的《计算机世界报》连载Oracle细说客户关系管理(CRM)文章。2000年3月27-4月4日Oracle公司首次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举行了电子商务巡展活动。在这些会议上,Oracle 公司介绍了其Internet平台产品Oracle 8i和包括CRM、ERP、SCM、战略性企业管理系统(SEM)、Portal-To-Go在内的全面集成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进入2001-2002年,CRM在中国风起云涌,除了Siebel、ORACLE等国际巨头外,国内涌现出一大批CRM厂商,一类是专业CRM供应商所代表的TurboCRM、MyCRM、创智CRM,另一类是用友、金蝶等综合管理软件厂商从ERP向CRM的顺带扩展。按照产品定位从低到高的划分,中国CRM市场的有了初步的格局: 低端:价格10万以内,功能集中在SFA,简单易用,快速实施。 中端:价格在10-20万,依然表现为通用产品+少量的定制,如Turbo CRM、金蝶CRM。 中高端:价格50-80万,功能全面,中端以标准产品+行业特性,高端以标准产品+定制开发,如用友UF CRM。 高端:价格80万以上,以项目定制开发运作,客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以创智Power CRM为代表。 在市场推广方面,2001-2002年,Siebel、创智、TUBCRM等一批CRM厂商在北京、 上海、广州等地接连不断地举行大规模的客户研讨会和巡展活动,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CRM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知,甚至有段时间,在IT行业里,到处都有人在谈论CRM。 当CRM遇到中国国情 作为“泊来品”,CRM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并没有如人们当初预期的那样成为“IT英雄”,CRM市场也陷入尴尬。CRM除了在房地产、银行、保险等少数行业被小范围认可外,CRM更多给人的印象是“中看不中用”,高达45%的CRM实施失败率曾经让人们开始质疑CRM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从CRM厂商的情况来看,早年从事过一段时间教育软件开发的专业CRM供应商创智也没有成为中国的Siebel。北京一家曾经呼声很到的专业CRM供应商据说已经开始考虑向进销存软件领域扩张,传统软件厂商用友、金蝶的CRM仍然在其整体业绩中难当重任,与ERP概念为逐渐为人们接受相比,CRM在中国正进入困难时期。 然而,但这并不是说基于先进营销理念的CRM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中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及管理现状与西方企业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还相对较差,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管理信息平台(MIS),大量关于客户、合作伙伴、产品、交易记录和商业机会的信息资料分散于各部门及员工的私人邮件、传真件、文本文档、工作簿中,现在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地导入标准化CRM体系,进行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将销售业务的运作和人员活动强行细分管理,动辄强调企业“分析客户”、“分析销售”、通过“客户关怀”实现二次销售等,这只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