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影响EPC系统推广应用的因素 EPC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前景,能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便利,但它的推广和使用并非一帆风顺。目前,EPC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处在研发阶段,它能否广泛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硬件设施成本、系统准确性、标准问题以及涉及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阻碍EPC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首先,EPC系统需要IT系统与读写器等硬件设施,一次性投资庞大。EPC普及的“瓶颈”之一,就是标签价格居高不下。目前飞利浦生产的主动式标签价格还在1美元以上,而艾伦公司生产的被动式标签价格也在25美分以上——这显然无法用于某些价值较低的单件商品。据估计,只有标签的单价下降到10美分以下,才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整箱整包的商品;下降到3美分以下,才有可能应用于单品。除了EPC标签,EPC读写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由于读写器的价格大都在1000美元以上,如果一个企业动辄就需要安装数十台、甚至上千台类似的机器,再加上计算机、局域网、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费用,广大中小企业无疑只能望而却步。此外,业务流程改造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费用也不容忽视。
其次,EPC系统运用到的关键技术是射频技术。而射频技术的支持技术十分复杂,仅以简单的自动销售为例,所涉及的技术就包括射频识别系统制造,无线数据通信与网络,数据加密,自动数据收集与数据挖掘等技术。为了能够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还必须安装POS收费系统和发卡行结算系统。将销售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仓库管理系统(WMS)结合起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自动化管理,则需要一套全新的,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技术与系统都必须实现无缝的连接,这对系统集成是个极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液体和金属箔片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射频识别标签的准确率只有80%左右,离“放心使用”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虽然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离大规模实际应用所要求的成熟程度尚有一定差距。如何解决识别的精确性,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外,还有标准问题。频率标准方面,由于各国无线电频段用途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射频识别系统可能面临频率资源的限制。例如,UHF频段直接决定了射频标签能否应用于对通信距离有更高要求的供应链环境。而欧盟允许使用868MHz,美国和加拿大则允许使用915MHz,而日本则到最近才从原已分配给手机的频段中将950~956MHz开放供RFID使用,但目前我国手机使用频段为900MHz,无线电委员会如何调整频段的使用还没有结论。这种情况会导致技术更加复杂、需要设计更多种类的标签和读写器,从而导致更高的成本。
虽然Auto-ID中心提出了在芯片中将加入“灭活指令”(Kill Command,收到特定指令后,RFID芯片即自行销毁),但仍然难以消除某些顾客的顾虑。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标签内容的编程以及“灭活”命令必须有密码保护,问题在到底用谁的密码?是否所有标签使用同一个密码?密码的安全又如何保证?如果黑客或小偷获得了密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问题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EPC系统才能推广。
六、在中国发展和推广EPC的若干建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EPC作为自动识别领域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由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积极推动和实施。那么,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应对这样的发展局势呢?如果我们一味的采取观望政策,那么EPC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技术壁垒。事实上,随着沃尔玛所公布的要求其供应商实施EPC的日期临近,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开始迫切要求跟进甚至实施这项新技术,否则,他们将有可能失去成为沃尔玛供应商的资格。而在沃尔玛的全部供应商中,有40%来自中国,这么庞大的一笔交易一旦失去,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紧密把握EPC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我国推广使用这一新技术,提升我国工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应当看到,EPC系统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它是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技术、管理、硬件、软件、网络、系统安全、无线电频率等,需要统筹考虑。面对如是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首先要做好国内推广EPC系统的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
(1)加强我国EPC系统的标准化工作。没有标准,没有与国际标准兼容或一致的标准,EPC的标签就无法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写器识读,全球物联网的建立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国应当密切跟踪EPC技术的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土化EPC系统标准。
(2)由于EPC系统是一个全球性的大系统,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EPC系统注册管理工作。
(3)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系统集成商应当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让更多的企业了解EPC,参与EPC的试点与实施。
(4)对于广大工商企业而言,应当紧跟EPC的发展步伐,密切关注其最新研究成果与相关政策法规,并积极参与EPC在国内的教育培训以及试点推广,推动EPC在中国的发展!
当然,还有人才、资金、观念等问题,需要全面考虑。
总之,EPC系统的发展将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给电子、IT、包装、印刷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全球EPC产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