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汪忠田的供应链情结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研究
·全球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之道
· 新飞借力 打造敏捷供应链
·Infor电子/家电行业供应链管理研讨会
 相关新闻
·
Lawson软件“时尚行业供应链的建设和应用”论坛在杭州和广州成功举行
·
联想裁员启动全球重组战略
·
联想建渠道合作伙伴门户 扩展与百思买合作
·
百度、联想荣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
·
蒙牛集团签约双汇软件 打造实时大集中供应链
·
逐鹿SCM成功助江淮商用车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
 相关热贴
·联想贺志强:打磨创新铁三角
·供应链流程
·Dell供应链案例分析
·我适合供应链管理吗?我该如何规划供应链管理的道路?
·Infor汽车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下载
·业绩下滑 联想供应链战略面临严峻挑战
 相关商城商品
·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
· SCM 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
· 《供应链管理(SCM):原理、策略、实践》多媒体课程包
· 供应链再造
· 图解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管理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联想:两条供应链上作战
发表时间:2005-4-7 汪若菡   来源:IT经理世界
关键字:供应链 联想 
经过两年对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联想在国内的成本已全面低于戴尔,然而迎面而来的全球化依旧是它必须面对的挑战。
两条线作战

    在联想完整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由于销售方法不同,跑着两条不同的供应链:一条是与戴尔在中国相同的、由客户需求驱动的“拉式”供应链;一条是面对渠道网络,提供现货供应的“推式”供应链。这两条供应链的存在与联想的商业模式紧密相关,它既是联想2004年坚定地进行PC战略转型的结果,又有力地支持了这个战略。

    供应链的精髓在于,前端订单给出的数据要精准,供应链中如果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由公司把产品卖给顾客,就能一次性准确而快速地获取订单信息。厂商如果想让供应商的库存尽量接近最低库存,但又不会出现缺货的“险象”,就要给供应商一个库存预测。一旦销售的真实订单数据进来,制造商要不断地给零部件供应商真实的需求数据。这样一来,预测数字就得随着真实需求不断调整——不重要的零件是一周调整一次,变化迅速且重要的零件要求几小时调整一次。显然,类似的动态刷新和调整频率越密集,供应商库存量就越接近真实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拉式”供应链其实对应了2004年联想战略调整商用大客户和成长型企业这个增量中。当时,杨元庆冒着被误解为向直销转型的风险,坚持认为联想需要一种新方法,督促渠道一起直接“照顾好商用客户”。联想甚至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4个地区选出一些成长型企业,进行电话销售。在这部分商业客户的战场上,联想与戴尔已呈短兵相接之势。新联想COO刘军曾说过,在2005年,联想的商业客户增量要从2004年的不到10%增加到30%。而在靠客户“拉”的供应链上,由于都引进了i2的SCM系统,联想可以做到“不输于戴尔”。

    “2005年,我们在拉式供应链上要做的是系统的增量优化。”郭明磊说。2005年,联想的“拉式”供应链上的产品总量要从10%增加到30%。“这就像压力测试,由于压力增大,不但对生产要求高,而且要求每个环节间的衔接必须精准。比如,联想现在送货不再只是送到渠道就可以了,而要门到门、甚至门到桌,送货之前,还要通知客服安装、安排培训。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可能造成用户的不满。因此,在2004年跑通的这条供应链要能承受住压力。”

    另外的那条“推式”供应链是指联想通过渠道卖产品的传统供应链。这条供应链上的生产订单不可能像直接面对企业那样精准,这就需要联想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还要加强对渠道库存的管理。由于对产量预测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运转,因此在2004年对PC核心业务的调整上,杨元庆把原有的7个大区划成18个分区,同时让自己和分区经理之间只有一层之隔,在组织结构上尽量扁平化。这样的变革实际上是在无法抛弃渠道的基础上,重演了供应链原理——细分分区和缩短消息传递途径,无非是让订单和配件的预测数据更准确、调整频率更密集,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

    2003年,联想开始花大力气推动渠道库存管理。“渠道每天收多少货、出多少货,库存是多少,我们通过一个类似mini ERP的信息系统进行监测。”以后,联想会鼓励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加强互动,让它们的库存达到合理化和最小化。联想有可能把某地区内大部分分销商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可视化管理。这样做不但方便联想进行宏观调控,且也能使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变成联想与供应商一样:经销商没有货,第三方物流会及时补货,使得库存不至于层层积压。2004年,联想建了以39个中心城市为结点的承运网络,如果真正做到集中建库的话,其成本将会减少,可能只需要在七八个中心城市建立仓库就够了。

    “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论证。”郭明磊说:“目前,我们主要是帮助渠道减少库存。”这样做会让联想整条供应链上的生产和供应商都受益。

    挑 战

    联想在供应链上进行的这些优化使得其在中国的成本已低于戴尔。但仅凭这个并不能认为联想在供应链上已超越了戴尔。一位供应链专家提醒道:“供应链是一盘棋。”

    联想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以前,联想在上海的工厂只生产笔记本电脑,不做台式机。2003年~2004年,COO刘军带领了一个小组一直在论证在上海生产台式机是否值得。当时,这个小组发现,新建工厂固然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但联想的整体供应链却可以因为这个举措得到优化,因为在上海生产台式机,华东三省一市和周边地区的配送成本相比从广东供货更低。经过计算,他们发现,从整体供应链来看,联想是赚的。于是,联想决定在上海生产台式机。2004年,联想供应链成本因此节省了几千万元,配送时间也缩短了。因此,后来刘军说:“供应链是要看整体一盘棋的。”

    2005年,联想的这盘中国棋就要被放到全球来下了。尽管今年联想收购的IBM业务跟联想中国没有交叉,但在未来18个月内,新联想的管理者必须要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资源。未来,联想刚在2004年布好的中国供应链棋局将要被打散重新布局。

    联想的管理者们需要考虑全球供应链这局棋怎么下?一旦联想的产品卖到海外,就不一定会全在国内生产。新联想现在正在忙着论证,产能如何分布对未来的全球格局更有利,还有很多问题很快都会摆上桌面,如IBM在印度的工厂怎么办?在苏格兰工厂怎么办……

    “实际上到了2006年,联想会变成只有一条国际供应链。”郭明磊说。尽管一切都会重新布局,但是她和她的同事已经发现,从2002年到2004年,联想在中国围绕着供应链优化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这是为管理全球供应链所做的最有益的热身运动。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