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吴文钊解析:“十一五” 企业信息化和创新
·落实“两甩”,推动中部制造业崛起
·我国通信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四大领域
·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策略
·纺织MES“十一五”蓄势待发
·2006 制造业信息化热点之一: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全面启动
 相关新闻
·
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增速约在10%
·
“十一五”期间石化装备七大发展趋势
·
“十一五”期间石化装备七大发展趋势
·
我国轻工制造业技术“十一五”将重点发展五大领域
·
食品包装机械发展迅速2010年出口将达10亿美元
·
矿业权数量将减20%以上
 相关热贴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
·[讨论]青岛出台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力争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新闻评论:“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启动
·新闻评论:“十一五”至2020年信息化战略
·上海“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初成
·文章评论:吴迪:制造业ERP“十一五”发展趋势探讨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十一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展望及分析
发表时间:2006-9-21    来源:物流网
关键字:十一五 物流业 发展 分析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将是”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当前中国物流业的瓶颈

    第一,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约束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1991年至2005年间,我国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年均只增长10%左右,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5个百分点的差距。

    第二,社会物流成本与GDP比例仍然偏高,反映我国经济运作粗放的基本现实。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仍高达18.6%,比发达国家9.5%--10%的比例,高出近一倍。原因是我国经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GDP增长主要依靠一、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只占到40%,与发达国家三产比例高达70--80%的份额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显著落后。根据1991年至2005年的统计,15年中,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下降了5.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6个百分点,但"十五"期间,年均下降速度为0.16个百分点。按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计算,到达10%左右的水平,需要20--30年的时间。如果要实现超越式发展,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服务业的比例。

    第三,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实物规模较大,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却较低。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货运总量为158.2亿吨,仅比同期我国规模多6.7%。但是同期美国物流总费用达到9100亿美元,相当于75321亿元人民币,是同期我国物流总费用的3.3倍。2004年美国物流总费用为10150亿美元,相当于84000亿人民币,是同期我国物流总费用的2.8倍。同时,结合美国交通统计局(BTS)数据计算,1993年、1997年和2002年美国单位货运量物流费用分别为409元/吨、473元/吨和476元/吨。近几年基本保持稳定,而我国单位货运量物流费用虽然1991年以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仅为美国同期的26%左右。这表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导致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中国物流业发展需要动力和环境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规划和目标"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这标志着"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既需要有新的动力来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也需要创造条件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要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物流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动力,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全面发展。现代物流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因而要通过延伸物流服务领域,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2、要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协调发展。去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许多省区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或机制,有力推动了物流发展。但是现有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十一五"期间,需要更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机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协调与指导。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我国物流发展的"十一五"规划,这必将有利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要加大物流投入,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从根本上缓解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十五"期间,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加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2004年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一方面是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欠帐的叠加。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看,物流发展要适度超前,物流投资应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相当或适度提高。所以,物流业应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疏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国家对于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也要给予支持。

    4、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物流业集成创新的优势,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用物流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我国物流发展与国外相比,差距最大的就是信息化水平低。国家要通过重点投资和前期投资引导的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支持,扶持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加快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5、要以改革与开放为动力,努力营造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十五"期间,我国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开放力度,外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快速扩张,国有、民营与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受体制和机制约束,内部分割、垄断、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市场与机制尚未建立。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后,各方面反映很好。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抓紧落实,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快速通关等一些企业要求强烈的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好政策落在实处。

    6、要以贯彻九部门文件为重点,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全国物流标准化2005--2010年发展规划》的出台,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受到物流企业普遍欢迎。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贯彻落实,并注意落实当中出现的新问题。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