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循序渐进的精益生产之路
·透过丰田的成功看如何实施精益生产
·MES应用前瞻——(ALC)汽车整车生产线控制系统
·条形码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汽车精益生产中的应用
·精益生产
·博客热文:汽车行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
·
神州数码精益生产与信息化高峰论坛山城重庆举办
·
物流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起步
 相关热贴
·关注精益生产的朋友,进来看看
·精益生产管理最容易误解的几个意识转变
·产品多,数量少,都是共用设备,如何做精益生产
·从多因多果的成本控制看精益生产
·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一)
·[推荐]资料 精益生产
 相关商城商品
· 《精益生产:改造世界的机器》多媒体课程包
· 精益生产方式 现场IE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SCM及物流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物流系统规划
发表时间:2007-4-20 特约撰稿人: 甘楚刚   来源:e-works
关键字:精益生产 供应链 物流 
本文通过精益生产方式下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模式进行展开,以满足汽车生产线的零部件准时化需求为基本依据,进而展开到内物流和外物流。最后结合汽车物流体系的整体规划探讨了准时化下的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方案以及考虑要点。

 

    2、循环物流

    循环物流是针对临近的但不能满足同步物流条件的供应商设计的一套物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前提条件是为了满足精益生产方式所要求的个性化单台变换的生产,能够更灵活的变更生产顺序和生产计划,基于虚拟生产线的变动的可能性,所以需要以尽量一次少的批量和多频度的物流方式,总体定货量和规格上则按照虚拟生产线展开的零部件来确定。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外部零部件供应商的特点,采用围绕的方式,尽可能的满载,提高转载率,降低物流成本。

    3、中继地物流

    中继地物流与循环物流的区别在于采用了中继地中转而已,由于零部件供应商路程环境的不同,小批量的模式决定了需要进行先集中再运送的方法,一般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引起成本变动的因素,选取合适的中继地以及主路线和次路线,定货量和时间把握上还是需要借助虚拟生产线的延伸进而确定。

    4、外调模式

    一般而言,随着全球化的趋势,由于汽车产业分工的不同,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汽车零部件采购途径的多样化,也会出现国外调运的零部件,在这种零部件物流的模式下主要是需要考虑到采购周期的问题,一般需要以一定量的库存为保证,在订购量上除了以虚拟生产线为基准外通常需要考虑生产能力,月度计划以及中长期计划这些因素,需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确定经济订购量和订购时间。

    那么在所有类型的零部件都按照规定的量和规定的时间分批次集中到主机厂之后,需要以什么样的物流形式送至生产线上呢,如上图所示,采用的是进度吸收的模式,即生产线上生产了多少台车,就再补充多少零部件,这样就能保证准时供应需要的零部件规格和数量,同时对应特殊零部件设定PARTS CONTROL STORE(PC STORE)区域,然后采用分拣的方法将进度吸收链送至SPS(SET PARTS SUPPLY)区域的零部件按照每一台的规格分拣然后送至生产线上进行组装。通过这样的方法,以此反映到外部物流上,就形成了精益生产模式的物流体系,看不到仓库,有效的减少和控制了库存,生产完全在一种是在一种有机的整体下进行运转,同时将供应商亦转入其中。

二、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在外部表象上,各物流运行完全是在一种无形的控制当中,各机能有效运行,那么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如何确定准时化下的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量,这是精益化生产下物流系统最核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切都应该以这个出发来进行设计和规划。除去外部条件(如供应商的远近,选择,能力,外购品的周期等)这些自然因素之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着手考虑:

    1、内物流系统与数据库模块

    最主要的功能是需要设定按零部件的编码规则制定的各零部件的存放中转区域,厂内零部件调运途径和路线以及频率和个数等数据库。

    2、外物流系统与数据库模块

    设定外部供应商的物流自然时间,各路线的物流自然时间。标准包装规格下,各零部件的标准收容数、标准数量,各运输卡车与零部件的自然组合对应的装载效率,同时按照虚拟生产线提供的零部件数量和时间设定一定周期内各物流单位所分配的区域以及最佳物流组合方式。最关键之处是根据生产的自由变动能够自由安排最佳物流组合方式和选取最佳物流路线。

    3、生产控制系统与虚拟生产线构成系统模块

    生产控制系统需要根据生产计划来设定日周期内的生产台数,以及各车辆的生产规格和零部件指示信息。将整个生产按照生产工序的不同分为若干个整体,根据生产线的布局和能力确认每种车型在每个整体中的标准生产周期。同时按照平准化来初步确定车辆的生产顺序,使生产能力和零部件的供给都达到有效的均衡。虚拟生产线模块通过日生产计划确定一个长周期内生产车辆每生产阶段的具体时间,什么时候进行焊装、什么时候进入总装等等,同时这个虚拟生产线根据每日的生产情况和近期内的生产计划调整进行自动调整更新,以此总是保持最新的数据,与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相呼应。

    4、零部件采购系统(订单系统)模块

    零部件采购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块中,其实需要结合上面三者来进行运算,制作订单信息,通过内物流系统模块指示进入主机厂后的操作模式,通过外物流算出物流时间结合虚拟生产线零部件需要的时间从而得出发送的时间和发送的路线,同时通过三者的有效结合计算出订购量。最基础的运算依据是根据虚拟生产线的进度,同时考虑各种零部件的物流周期来决定使用虚拟生产线的长度,这样物流的周期就直接决定了生产计划以及订单变更的范围,所以在精益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只有物流周期才是直接决定了按需生产指标的达成率。同时该模块仍然需要考虑采购周期长的零部件订购方式,通常通过主生产计划来结合制定。

    总之,准时化物流系统规划一定要抓住如何得出最准确的所谓的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量这两个关键点,一定需要按照精益化的理念“拉动式”的生产体系出发,从生产线进行延伸,通过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最终集成,总体分析,采取“可变”的物流方案最大限度的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需要注意到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各种标准化的基础之上,例如包装的标准化、物流卡车的标准化、生产节拍与车型结合的标准化等等。将以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系统规划一定可以达到“按需生产”模式下,精简的准时化物流体系。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页,当前第2
责任编辑:孙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