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创新推动商业价值高峰对话
·投资MES的效益在哪里?
·MES 入门:逛超市体会MES
·夏新笔记本,MES管理支撑自主品牌
·稳定+可靠,IBMESERVERI系列加速一汽解放卡车信息化建设步伐
·精诚MES条码质量追溯系统助汽车工业生产现代化
 相关新闻
·
ENOVIA MatrixOne在服装业贸易展上首次展示与Adobe Illustrator软件的集成
·
第二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年会隆重召开
·
CATIA/ENOVIA VPLM用户实现对ENOVIA MatrixOne业务流程能力的全面兼容
·
IBM和Dassault Systemes发布了面向在线3D协同智能的3Dlive
·
“第二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年会”参会报名火热
·
第二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年会即将在广州举行
 相关热贴
·离散行业MES关键技术难点讨论
·SPC,大家的MES中会用到吗,发点资料
·MES案例整理,请大家修正补充
·LCD/PDP产业做MES/CIM的朋友请进来留名
·电解铝行业的MES或者管控一体化
·2007年广州MES研讨会资料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MES
 
国际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05-12-8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网
关键字:MES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焦点已经由ERP转向MES,然而MES的标准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四、国内的MES进展
   
    尽管在国外MES和ERP的概念同一年提出,但是ERP却比MES的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国内尽管关于MES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只是近年来的事情,但是与国外的差距还是不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对MES以及ERP的跟踪研究、宣传或试点,而且曾经提出了“管控一体化”,“人、才、物、产、供、销”等颇具中国特色的CIMS、MES、ERP、SCM等概念,只是总结、归纳、宣传、坚持或者提炼、提升不够,发展势头不快。
   
    据称,中国最早的MES是20世纪80年代宝钢建设初期从SIEMENS公司引进的。中国工业信息化基本上是沿着西方工业国家的轨迹前进,只是慢半拍而已。70-80年代以工厂自动化为主,80-90年代以管理信息化为主。进入21世纪初,仍然以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普及DCS、SCADA、PLC、FCS和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由开发MIS转向推广普及ERP为主。但是,尽管MES层仍然是断层、残缺环和狭缝,人们对MES的概念、MES在企业信息化的地位已不陌生,并开始形成共识。几乎绝大多数大学和工业自动化研究单位,甚至于国家、省、市级政府主管部门都开始跟踪、研究MES,具体表现为开设MES课程,培养MES研究生,成立工程技术研究、先进制造扶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相关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开设MES网站、论坛和专栏,筹办、主办MES国际研讨会,将MES纳入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成立MES公司和事业部,封闭开发MES产品,借助国内外产品实施MES工程等等。真可谓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学会到协会,从IT公司到制造生产厂,从综合网站到专业网站,从综合大学到专科院校,都卷入了MES热潮之中。
   
    但是,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应用来说,仍以研究居多,而且仍处于浅层研究;就产品来讲,自主研发才刚刚开始,尽管有少数国内IT公司一方面模仿国外的模式,同时也总结提炼中国工业企业MES层面的经验(know-how),但是仍以实验室产品居多,离商品化还有一段路程;就应用来说,像冶金、石化、烟草、食品等行业虽已有应用,但仍属拓荒者或先行者。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批出类拔萃者或佼佼者,下面列举流程工业的两个相对成型、成熟和有规模、有影响、有前途、有希望成大气候的国产MES产品。
   
    首先是和利时公司,它很像Honeywell,开始做仪表,后来向DCS、PLC和FCS发展,走过了硬件从单机到系统的历程。在搞硬件研究生产的同时,又搞软件,先是过程控制软件,后是管理软件,又走过了由硬件到软件、由企业单层信息系统到集成信息系统的历程。为了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它研发了流程行业生产管理系统HOLLIAS-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生产管理系统以企业级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为核心,提供实时信息系统、质量分析系统、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能源消耗管理系统、批量管理系统、生产成本核算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等功能。为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过程监控与管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提供了灵活有力的工具。HOLLIAS-MES与DCS、PLC等控制设备具有丰富的通信接口,通过OPCClient模块与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I/OServers支持OPC、DDE等多种通讯接口协议,可连接到由和利时、横河、霍尼韦尔、西门子、罗克韦尔、ABB、费希尔罗斯蒙特、日立、三菱、欧姆龙等工业自动化厂家生产的DCS、PLC、RTU等设备。并提供ODBC接口,可与ERP等企业经营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企业生产的管理控制一体化。HOLLUAS-MES以生产过程信息为核心,为企业决策系统提供直接的支持,丰富的可灵活配置的功能模块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要求。尽管在商品化、产品化、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该软件可以堪称中国式的更贴近中国企业的实用MES。其体系结构如图15所示。

    另一个国内知名的产品是浙大中控的ESP-Suite—企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浙大中控也与和利时公司相似,也就是与Honeywell公司相似,也是由从硬件单机到DCS系统,从硬件系统到软件系统,由DCS层、ERP层到MES层的模式发展起来的。ESP-Suite是面向流程工业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块方案,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生产执行系统(MES)和过程控制系统(PCS)三个层次的软件产品、工程与技术服务。ESP-Suite企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以综合信息集成软件平台(基于关系数据库)和实时监控软件平台(基于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系列应用软件。其体系结构如图16所示。

    当然,国内还有一些接近T-MES、I-MES和MES-Ⅱ的产品,不一一列举。综上所述,国内的一些产品不能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基本上符合AMR、MESA、ISA提出的主要定义、模型和标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要推进MES的推广和普及,还任重而道远。
   
    五、MES的发展关键是建模技术
   
    随着因需而变的理念提出,西门子公司为MES指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它将MES建立在一种结构(生产建模,ProductionModeling)之上,通过这种结构,用户可以用层级模型(HierarchicalModel),将各种专用产品(组件,Component)协同起来,来描述业务(Business)和生产作业(ProductionOperation)。这正是西门子在全面集成自动化(TotallyIntegratedAutomation)中所展示的概念。
   
    近年来,一种新的国际标准正在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控制系统集成规范。这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ISO62264和美国国家标准组织/美国仪表系统与自动化学会的ANSI/ISA-95,它定义了企业级业务系统与工厂车间级控制系统相集成时所使用的术语和模型。该标准还定义了中间层MES系统应支持的生产作业活动。
   
    很多供应商、用户、顾问都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和定义。这就确保了该标准具有坚实的基础以及高度的可用性。该标准目前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3部分定义了MES的作业活动。它着重阐述了与生产(Production)、维护(Maintenance)及质量(Quality)等有关的作业活动。通常来说,这些活动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过,如果和生产或者生产作业无关的话,可能也就不需要维护作业或质量作业了。
   
    供应链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业务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功能集成程度。MES正是以ISA-95为蓝本提供了这种集成。系统集成的低下会导致制造系统效率低、可见性差。
   
    要想真正了解工厂正在执行的情况,需要一个系统,它可以产生可配置的符合需要的生产报告来显示各种KPI。这就必须将过程控制的特定数据与生产相关数据关联起来(例如:订货排程、批次、人员、物料等),以简化绩效问题分析和识别。MES可以提供生产流程的可见性,以创建改善生产流程的条件,并提高制造系统的效率。
   
    过程控制、MES及ERP之间的完全集成对现代企业的商业运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造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功能相互协同而构成的。制造系统的整体集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一流的运营效率,相反,零散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车间绩效改善的瓶颈。
   
   
    软件平台的有效重用是实现节约成本的关键。标准的应用产品通常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们包含了很多的功能。但是,当这样的系统面对千变万化的客户需求时,却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这些系统很难摆脱那些已经预先在产品中设置好的执行逻辑(隐式规则法,implicitrulesapproach)。通常情况下,这些预设的执行逻辑是无法根据特定需求去进行修改的。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相应应用的不断扩展,这种矛盾就尤为突出。
   
    对于今天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拥有高度灵活的因需而变的应用系统是企业在商战中决胜的关键。很显然,应用上述的固化的标准系统,是无法满足企业变化需求的。因此,西门子公司提出了一种全新而独特的范例,为制造执行系统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SIMATICITProductionSuite是西门子SIMATICIT产品的核心。它由SIMATICITFramework和SIMATICITComponents组成。
   
    SIMATICITComponents提供可以满足业务基本需要的功能组件。每个组件都是针对具体的制造问题而设计的(例如订单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管理、报表管理等)。
   
    SIMATICITFramework是一个建模环境,它通过图形方式将不同的SIMATICITComponents功能组合在一起来定义执行逻辑(显式规则法,explicitrulesapproach)。SIMATICITFramework是根据物理对象(实际的装置和设备)和逻辑对象(软件包及应用程序)来完成对工厂模型的创建。这些对生产执行逻辑的显式定义,以及对工厂模型中不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定义,都是根据实际的生产作业来实现的。
   
    SIMATICITProductionSuite提供了对于第三方组件和已有应用程序进行集成的能力。这样一来,很多现场应用程序就可以集成进来,并按照SIMATICIYFramework中定义的逻辑进行协调和调用。
   
    通过SIMATICITFramework,可以在基于图形化规则的环境中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建模,这就给生产流程的描述提供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这种图形化模型将制造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细化。
   
    按照ISA-95中定义的MES系统模型,SIMATICITPro-ductionSuite涵盖了其中大部分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SIMATICIT研发的指导方针。西门子公司是ISA-95委员会中的正式会员,拥有表决权。
   
    SIMATICITProductionSuite的设计保证了它可以在不同的工厂中快速推广实施,这对于多地点、多工厂结构的集团企业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实施成本。
   
    SIMIATICITProductionSuite及其组件涵盖了MES在任何制造背景下所需的核心功能。西门子公司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TIA(全面集成自动化)概念的一部分。SIMATICIT是MES的主角。SIMATICIT积极地拓展了全面集成自动化的理念,使得第三方软件及组件也可以加入进来。通过这种方式,用户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技术封装就可以完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很多西门子产品都预置了大量只要经过初始化就可以使用的对象。
   
    六、结语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已经形成了一批MES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出现了一批以MES为核心产品的工业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公司,而且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焦点已经由ERP转向MES,然而MES的标准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从国内的发展趋势看,CIMS、MES、ERP等概念都进入中国较早,但只以DCS为代表的底层自动化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系统普及速度较快,因此,中国工业企业的信息孤岛和缺损环链现象比国外更为突出,也就是对MES层的认识相对落后,但是,确实有一些公司在加快开发中国式的MES产品或应用国外的MES产吕,而且势头较好,同时,在认识观念上由关注ERP到关注MES的转变也已开始。
   
    从技术角度看,MES的功能正在向控制层和计划层渗透,三层结构的分工可能更模糊。MES功能中的计划排产与执行调度模块(APS)越发突出的推广普及。它应是MES的核心。单一功能的MES产品正在向集成的MES和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分布对象技术(CORBA、DCOM等)标准日臻成熟是MES发展和集成的基础。DCS和ERP的普及和提高进一步推动了MES的发展和推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4页,当前第4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