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软件定义企业新模式
第六节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应用趋势探讨
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郭辉
1 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物联网以年增长20%的比例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物联网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15年,我国工业物联网将产生1.8万亿美元经济增长,极具发展空间。最近,很多企业推出了基于自身经验和产业理念的物联网概念,如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等,这些概念的提出除了自身转型与升级和行业竞争目的之外,还注入了各自的产业思考和规划,总体对比而言,有共性,也有差异。
以笔者从业经验和积累来看,工业互联网与工业物联网的区别主要在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两者区别大致如下: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解决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问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发布评论、采购产品、购买服务等,但是需要有人提供平台,并收集、整理、展示这些信息,人们所享受的便捷服务需要别人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并难以动态地了解其变化。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连接、监控、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状态信息,包含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基础信息,通过互联网形成相互交互的、可识别的、可共享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在网络上的连接,识别、管理和控制等。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通讯渠道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到传感层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的端到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人与物体之间。
互联网最早的是固定的连接线,离开了连接线不可能进入网络。后来,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出现了移动互联网。但不论移动的还是固定的互联网,都是人和人相连。物联网的物与物、人和物相连,简称万物互联,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把互联网叫做物联网。
事实上,当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遍及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军事国防、环境保护、能源电力、工业监测、物流管理、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2 定义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是由徐工信息基于自身73载服务于制造业的经验,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自主设计研发的,支持泛接入的,具有百万级并发支撑的、千万级入网支持的、亿级信息处理能力的,国内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工业云跨行业应用、大数据引擎、客户轻应用以及第三系统数据共享等。辅助制造业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生态价值链,探索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型制造业新模式。
图1 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图
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提供基于数据信息技术的泛接入支撑,具有以下特征:1)传输高效、安全可靠
为不同类型设备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现场层、协议层、工业云中心层均进行了加密设置,设置滚动加密算法,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2)统一接入、分类解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终端,支持泛接入式服务,按照规范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针对特殊设备,进行分类处理。
3)数据汇集、集中管控
对海量数据进行汇集、清洗、分类、解析和存储,针对数据的不同来源进行集中管控,并根据不同应用范围进行不同层级的应用。
4)云端服务、应用丰富
平台支持基于云的管理和服务,针对大量的、不同种类和层次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优化,平台提供多种云端服务以及多种类别、多种渠道的PaaS服务和应用。
5)平台开发、生态共享
平台致力于打造生态组织,致力于数据信息的开放和共享,支持第三方数据接入,提供对外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的接口;针对客户应用,提供客户数据和客户应用接入,支持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共享和连接。
3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新应用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历经10多年的发展,在基本解决了实时定位、轨迹回放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基础上,各大厂商把关注重点投向了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应用,尝试借助GPS/BDS、云计算、CAN总线、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不断拓展和覆盖其研发设计、库存物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流程,愈发体现互联网与制造业双向融合和渗透的特点,纷纷探索工业物联网新应用、新模式,充分释放互联网+行业新力量。从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当前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化研发设计
- 库存和物流管理
另外,工程机械设备一般采用托运和自运的方式交付,各大主机厂家普遍采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方式进行运输,工业物联网通过对设备运输起止地点和时间、运输的高速和国道里程、油耗情况、停靠地点及驻留时长、报警信息等的存储、分析、展示,可以及时发现运输异常情况,降低运输故障率,提升及时交付率;统计物流里程明细,为物流结算提供报表明细,节约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控与管理。
- 资产安全
针对融资租赁回款违约的设备,实现多级别的、智能化的、批量的、自动的远程锁车和解锁,有效保障设备资产安全。
- 精准营销
- 智能售后
同时,也可以改善当前工程机械售后配件生产、供应和服务的无序竞争局面,提升配件质量,辅助配件供给和售后服务市场趋向良性发展。
- 产品智能
产品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单机设备智能化和机群协同作业智能化。
单机设备智能化表现在单个设备作业操控的简单化、远程化,一旦设备遇到故障之后可以便捷的进行自我故障恢复或借助远程升级手段实现故障恢复。
机群作业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不同设备类型之间,相互之间信息读取、交互、共享,实现不同设备类型协同施工,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强度,降低作业风险等。
- 移动应用
4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呈现六大趋势:第一,车载电控一体化,物联网信息终端与控制器、仪表、诊断仪、传感器等深度的、松耦合的一体化集成,解决数据共享,数据完整性,强化产品智能化和稳定性,既满足车载电控系统一体化功能提升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又满足出口、军口采购灵活配置的需求。
第二,设备本地互联互通,基于BLE、ZigBee、WiFi、NB-IOT、5G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强化设备本地快速、敏捷感知,强化人机交互,强化本地协同通讯,强化本地化大数据传输与分析等,为不同设备类型数据共享、协同施工奠定基础。
第三,虚拟现实,采用AR、VR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解决设备在线体验、强化设备感知,提供设备操作技能培训,虚拟与现实互联解决智能作业、无人驾驶等问题,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安全性。
第四,产品智能化,强化故障自判断、远程辅助故障诊断,故障自恢复能力,强化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精准化、无人化能力,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施工。
第五,协同作业,基于WSN、差分基站、视频、WIFI、NB-IOT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现不同设备和多设备类型之间的精准协同作业,节能降耗,保障效益的最大化。
第六,全球化管控,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基于沃达丰、挪威电信、卫星通讯、CC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解决信息终端当地入网认证问题、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传输问题、云端数据分析问题,实现对海外分布设备监控与服务,拓展海外市场空间,进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管控能力。
5 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价值分析
工业物联网带给工程机械行业更多创新空间,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工具之一。工业物联网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更多的技术研究创新。传统制造业转型与升级需要更多的、更先进的、更经济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从而推动更多的基础物联网技术研究创新。
工业物联网将带来更多的产品研发创新。改变之前工程机械客户回访、问卷调研、产品型谱设计等规则,以基础数据分析报表支撑型谱科学完善,以分析数据支持产品功能改进和创新,将有更多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问世。
工业物联网将带来更多的模式改变。改变之前以销售新设备获利为主的单一商务模式,逐步转向后市场拓展和获利为主题的复合商务模式。在服务模式方面,改变之前分散的、被动的、人工的售后服务模式,逐步转变为一体化、主动的、智能化的售后服务新模式。
工业物联网将带来更多的客户现场管理模式创新。基于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可以快速的、精准的辅助客户现场精细化管理,实现智能化施工、无人化施工,有效降低人为参与程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工业物联网将带来大规模工业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模式,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产品利润空间。
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浪潮迭起,工业物联网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已经由简单的监控,转变为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收集与交互的桥头堡,为制造业新应用、新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其生命周期必将伴随设备本身,不断拓展商务增值。根据埃森哲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工业物联网可以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工业物联网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市场,前程一片光明。
(本文引自《中国工业评论》, 2017 (4)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