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五节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关系模型是由埃德加•科德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并配合“科德十二定律”。如今虽然对此模型有一些批评意见,但它仍是数据存储的传统标准。标准数据查询语言SQL就是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语言,这种语言执行对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检索和操作。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如图1-3所示。
小天:看着图1-3的意思好像是说,在数据库中有很多表,而数据则是按照一个个分类存储放在不同的表中?
图1-3 关系型数据库
老田:是的,所谓的关系,说的就是不同表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表又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另外一个在设计程序中非常有名的东东——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 Model),它是陈品山(Peter P.S Chen)博士于1976年提出的一套数据库的设计工具,他运用真实世界中事物与关系的观念,来解释数据库中抽象的数据架构。实体关系模型利用图形的方式(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来表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有助于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及沟通讨论。
关系模型就是指二维表格模型,因而一个关系数据库就是由二维表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当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DB2、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Access、MySQ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