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议综述
第八节 环节七:海外竞争造就汽车强国,中国企业亟需整合全球资源
大而不强是中国汽车目前的现状,自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极低的出口份额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疲软的缩影。因此,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已经迫在眉睫。但如何迈出国际化第一步,中国汽车企业还有很多障碍需要扫清。
中国车企在哪些方面确实具有可持续的全球竞争优势?该如何优化增长战略?中国车企“走出去”新模式与新策略是什么?如何建立“走出去”的风险管控机制?按照目前中国车企发展态势及未来全球经济走势,谨慎乐观成为全球汽车论坛与会者所持态度。
广汽吉奥副董事长缪雪中、春晖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汪大总、TTi Globa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ori Blaker、Synergistics公司总裁 Bill Russo,围绕“中国车企:国门外的机会与挑战”话题,从汽车产业的各个层面分享了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机会与挑战的思考和理解。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使命
与会嘉宾认为,参与海外竞争或许是中国汽车企业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我想这是我们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使命”广汽吉奥副董事长缪雪中认为,中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成为强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汽车强国,重要的就是看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占有量,无论是欧洲也好、美国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他们在国外的销售量都占到50%到80%的量。甚至像巴西出口都达到20%,印度达到13%,但是中国到去年为止刚刚突破100万辆,不到5%,离强国的路是很遥远的。
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从另一个层面,阐述了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他认为,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到现在已经13年了。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我们对外的直接投资,全国来看从微不足道到去年达到近900亿美元。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累计投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到对外投资总量的2.2%。可圈可点的成功案例还比较少,有人说大概十几个或者十个左右,整体判断仍然是在初级阶段。
Bill Russo认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非常分散,也没有像美国的汽车城,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汽车城”,也就是汽车制造基地,本地的自主品牌也是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中国的汽车格局还是分而治之的,没有凝聚力,而且本土的内部市场就是竞争非常的激烈。这个竞争层次还需要提升。
有条不紊 全球资源有待整合
“在品牌方面,人家多是百年品牌,我们才几十年,自主品牌就十年,他们来围追堵截我们,我们一定要打差异化。”广汽吉奥副董事长缪雪中在讲话中认为,首先,自主品牌强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强,这是自主品牌的责任与使命;其次,要坚持。即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为我们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不是碰到了一些问题马上就退回来;第三,要有策略。我们的出口策略是先易后难,先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然后再到一些所谓高端国家。
汪大总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第一,在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准备,明确为什么去做。第二,要有好的体制,不要把别人变成中国公司,相反靠他们带动国际化的步伐,一定要用当地的人才,不要看他的皮肤颜色,也不要看他拿什么护照。第三,用好“海外兵团”,这也是我们中国的宝贵财富。最后一点,找好合作伙伴,你自己资源不够,最好自己有,没有要想办法联合。
Bill Russo认为更多应从提升产品本身出发。他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一定清晰制定和找到中国本土品牌的定位和价值所在。他表示,很多人其实并不乐意看到我的车唯一的标签是便宜,而没有其它品牌价值或者品牌定位,中国本土公司实际上也是挣扎在品牌定位上,除了廉价以外,那到底我这个性价比怎么体现?除了廉价以外,我还有没有其它品牌价值?
事实上,中国企业应该是每年做得更好,但外国品牌影响却越来越强,会对中国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本土制造商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应对外国品牌的影响?只有在国内做好了,国内的消费者先去买这个品牌,才可能到国外竞争。所以,首先国内的市场一定要站稳脚跟。
TTi Globa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Lori Blaker表示:我们所做的一个培训是让企业有更多的领导或者领袖人物。有中国企业的培训,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进军中东市场。此后,企业不断的规范自己的服务流程,帮助更好地进行产品的生产,产能的提高,服务的标准化以及能够更好为本地的客户来服务。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