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
对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新、复杂、多层次、多维度的工作。其要求与企业业务特点、智能制造需求高度贴合,同时匹配智能制造领域复杂的技术和跨学科的知识。此外,企业还需要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即在企业智能制造人才架构实现“梯队”培养,在不同业务领域人才构建适宜的知识体系。因此,制定科学的策略和具体路径对企业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
首先,企业高层应该对智能制造有清晰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观。企业是智能制造建设的主体,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应该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企业高层需要理解智能制造的趋势和挑战,建立正确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观,成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专职组织,为员工提供多种培训形式和实践机会,并激励员工持续学习和发展。
第二,制造企业需要制定周密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规划。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往往基于项目需求进行“补课”,或对技术热点“跟风”学习,缺乏系统的智能制造知识体系,虽然短期来看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无论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是多门类知识的融合都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企业需要围绕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智能制造重点,明确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汇聚优秀的培训资源。培训资源问题是企业培养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企业对培训师资和课程资源要求高,意味着培训难度和培训投入加大,企业很难依托于自身的资源,快速构建内容丰富的智能制造知识库和讲师团队;另一方面,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需要差异化的培训内容,制造企业仅靠自身难以设计出完整的智能制造培训课程体系,需要专业服务机构支持。
第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性,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能制造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知行合一,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方法论,全面掌握可以为企业所用的前沿技术;同时,充分借鉴同行的成功实践,开展多层次、多轮次的培训,并充分利用专业的知识平台答疑解惑。制造企业既要重视与智能制造厂商的深度合作,又要避免被误导。企业自身必须拥有有判断力的“能人”,能够选择适合企业的合作伙伴和解决方案,在实践当中有效地规避风险。
2、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路径
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推进路径如下:
第一步,现状摸底。基于企业智能制造以及人才现状,明确优势与不足,并结合未来3-5年企业战略、业务重点、智能制造建设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梳理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重点。
第二步,体系规划。企业需要依托智能制人才培养的专职组织,基于企业战略、业务特点、人才现状与需求,规划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步,方案设计。系统性设计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与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培训方案与计划、关键岗位梯队计划等。
第四步,方案实施。根据总体方案与实施计划,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围绕自主培养和外部合作、线上和线下等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落地。与此同时,建议企业注重搭建智能制造知识培训平台,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智能制造理论知识储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深度参与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员工的技术与业务融合能力。
第五步,持续改进。完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员工的工作成果以及智能制造培训成效定期评价考核,促进员工智能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开展企业智能制造人才的总体现状再评估,寻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差距与不足,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期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滚动调整、优化改进。
3、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实施要点
(1)成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组织
为全面统筹规划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企业需要成立专业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组织,并明确组织的目标和职责。该组织应深入了解当前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人才供给状况,同时建立与其他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训、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参观考察、技术实践等活动,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在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企业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关键岗位标准、梳理知识地图、设计晋升通道、搭建培训体系与平台。例如,武汉重型机床集团逐步完善公司员工能力、课程、师资、运营和支持体系,为提升员工胜任力设定目标,基于任务模型和能力模型建立学习地图,按岗位和职级类别建立分层培训课程体系。
图 11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3)系统性设计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方案
为了有效地设计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方案,企业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围绕“业务领域”、“人才层级”、“课程类别”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设计。第一,根据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从研发、生产、管理等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特点和关键活动出发,梳理业务领域的关键智能制造知识,确定培训重点。第二,立足于智能制造领军人才、智能制造推进人才、智能制造应用和智能制造技能人才的不同需求,确定培训形式。第三,围绕不同人才对智能制造课程的侧重,确定知识普及、技术进阶、综合实践、创新拓展等培训内容。
图 12 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方案
(4)拓展多元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渠道
建议企业采取多种资源、多种方法拓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渠道。
在内部培养方面,企业可以采取“老带新”的形式,组队进行师带徒,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智能制造经验、数字化技能传承与培养。此外,企业可以开发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组建专业培训讲师团队;建立内部知识库,将企业内部知识、技能、经验进行标准化、程序化记录、存储、沉淀,帮助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并能有效复用、转化;制定智能制造人才晋升与发展计划,增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积极性。
在外部合作方面,企业可以引入“外脑”进行企业智能制造总体评估与人才盘点、搭建人才培养的体系,确定人才培训方案,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此外,企业还可以牵手外部专业机构的培训活动,组织员工参加;邀请实战专家或智能制造技术大师聚焦某一智能制造主题深入企业进行内训;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企业需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系统的思维,借助外部资源科学规划,有步骤的探索出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路径和方法。然而,要想破解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难题,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寻求多方合作。企业可借助专业的智能制造服务机构来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充实人才培训资源、打造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