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复印机面板按键模的电极加工
按键模型腔的电极模型如图5所示,毛坯的边界尺寸为100mm×85mm×35mm,上下平面及四周轮廓已精加工,加工深度范围为0~-15mm。现需要在加工中心上完成定位孔及整个型腔的加工,生成的加工工序如下
(1)粗加工按深度分两个工序进行
使用WCUT︱CONTOURROUGH工序,采用直径为?10mm的平底铣刀,加工深度范围0~-15mm,以STOCKSPIRAL的走刀形式去除按键群周围的毛坯余量。
使用WCUT︱CONTOURROUGH工序,采用直径?4mm的平底铣刀,加工深度范围同上,选择WITHSTOCK,去除上一工序没有去除的按键间的毛坯余量。
(2)半精加工
由于粗加工后毛坯余量较均匀,可直接使用WCUT︱CONTOURFINISH来进行半精加工,采用直径?4mm的球头铣刀。层间加工参数选择BETWEENLAYERS:HORIZ,PARALLELCUT,采用自动分区域加工,电极侧面采用等高加工,上下表面采用沿面水平切削进行精加工。加工面选择所有模型面,SRFOFFSET=0,电极表面切至模型尺寸。
(3)精加工
为了补充放电间隙,需要对不同的电极面进行过切。使用WCUT︱CONTOURFINISH工序,刀具仍为直径4mm的球头铣刀。通过在模型上对电极的侧面及上表面设置不同的颜色,然后在该工序定义零件面的过程中使用BYCRITERIA选项,选择所有电极的侧面为PARTSRF,上下表面为PART2SRF。然后分别设置SRF.OFFSET=-0.15,PART2SRF.OFST=-0.08,使电极表面形成不同的过切量。加工参数选择BETWEENLAYERS:HORIZ,PARALLELCUT。电极侧面的等高精加工刀轨如图6所示,电极上表面的沿面平行切削刀轨如图7所示。

所有上述工序完成后,电极的加工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上述两个案例,基本采用了Cimatron针对型腔模具零件的加工策略,在实际加工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同时,从上述案例中也不难发现,只有根据具体加工对象的特点,对加工策略中的个别工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设置恰当的参数,才能使加工既高效又能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