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约束系统的仿真结果对比
该轿车约束系统模型装有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对假人提供了较好的保护。在此模型基础上,加装了充气气垫,并将安全气囊质量流动率曲线数值降低到原来的80%后,两个模型的头、胸部合成加速度曲线及伤害指标对比如下:(图6、图7、及表2)

通过假人胸部合成加速度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充气气垫的作用,假人在大约20ms 左右起受到额外的约束载荷作用,所以合成加速度要比原模型结果高,从吸收能量的角度,早期对能量的吸收可使后期出现的加速度峰值减小,且由于气垫与乘员身体的接触面积远大于安全带,这样的情况并不会使乘员身体由于受到较大局部载荷而受伤。
目前,国外已经有关于飞机用可充气式安全带腰带的报导,只要传感器测到超过9G 的减速度,就对可充气式腰带进行充气。本文所述充气气垫可以采用和安全气囊相同的碰撞传感器,并在ECU 判断出发生碰撞后的最早时刻点火。气体发生器可安放在B 柱中,用柔软的尼龙织物导管与气垫相连。
结论
从仿真计算结果来看,这种充气气垫能够对乘员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可以通过安装此部件来降低安全气囊的触发能量,以达到保护离位乘员的目的。对未安装安全气囊的微型客车,更能极大的保护乘员的安全。但仿真结果中也发现了此部件的一些问题,即与原仿真模型相比,假人胸部压缩量指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可能与气垫对胸部的加载时间有关。利用MADYMO 软件和仿真方法,下一步可以继续探讨不同充气气垫形状、不同织物泄气率对乘员伤害指标的影响。研究可充气气垫对不同百分位假人及女性假人的影响。研究该装置是否可以扩展到前排乘员及后排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