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边界条件与载荷工况
本文研究重点是对比螺栓连接结构在不同边界处理方式下应力、变形情况,数学模型中省略了与结构1(图2.2)连接的其它部件。各种边界处理方式下结构均受到12.0MPa的压力载荷,载荷施加于如图2.2面组A上;约束了结构1与其它部件相粘接的面组B上所有自由度以限制其刚体位移;同时,由于模型的轴对称特性,在对称面上施加了对称约束;对于需要考虑螺栓与结构1、结构2的接触关系的区域建立了接触对。接触计算中,接触算法为增强的拉格朗日方法,接触探测为高斯积分点,计算中摩擦系数μ取值为0.2。

2.4材料特性
由于材料参数对螺栓连接结构应力、变形情况的影响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应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分析过程中,均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来描述材料行为。
假设螺栓与结构1(见图2.3)具有相同的材料属性,材料为30CrMnSiA,材料属性为:

弹性模量 E =196GPa
泊 松 比 μ=0.3
结构2(见图2.3)采用了铝合金材料,材料属性为:
弹性模量 E =71GPa
泊 松 比 μ=0.33
2.5几何模型
螺栓连接结构如图2.3由于结构为回转体,为节省计算机时间,在计算分析过程中截取了整体模型的四十八分之一(仅包含一个螺栓),如图2.4按照螺栓连接结构的不同边界处理方式,分别建立了三维几何模型。

2.5.1不考虑接触关系的几何模型
建模时采取了以下两种简化方式对螺栓连接结构的边界进行处理:
模型一:建立了如图2.4A所示的结构模型,不对螺栓进行建模,模型中仅包括结构1和结构2,并将二者利用耦合关键点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模型二:建立了如图2.4B所示的螺栓模型。虽然建立了螺栓模型,但不考虑螺栓与其它连接件的接触关系,将结构1、结构2与螺栓利用耦合关键点的方式连接为一体。
2.5.2考虑接触关系的几何模型
建立了如图2.4B所示的几何模型,包括结构1、结构2和螺栓。建模时也取了以下两种简化方式对螺栓连接结构的边界进行处理:
模型三:建立了较真实的螺栓模型,仅对螺纹部分进行了简化。将螺线形螺纹简化为直线形螺纹(如图2.5A)。建立模型三时,对螺纹和螺纹孔的处理是关键。由于螺纹结构形状较复杂,无法对螺纹部位的网格进行整体划分高级网格。因此,必须在分网之前将结构合理的分割为数个形状规则的子结构,利用“Sweep”功能对其进行体扫略划分。

模型四:不考虑螺纹结构,将其简化为圆柱体(如图2.5B)。螺栓与其它连接件的接触关系设置为“永远绑定”。
图2.5B中: d1为螺纹牙顶圆直径
d2为螺纹牙底圆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