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PDM/PLM |
|
| 再谈如何成功实施PDM | 发表时间:2005-7-6 陈强 来源:艾克斯特 | 关键字:PDM 实施 | | 陈启申老师提出“知理 知己 知彼 知用”的八字方针,指导企业用户如何成功实施ERP,并保证其成功率。 |
| | 三、非技术因素的认识 非技术因素在保证PDM实施成功率方面有着与PDM软件技术因素同样的重要性,管理软件的实施非常强调人的作用,领导的支持、人员转变的促成、沟通和协调等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关键成功因素。 下面按企业方和实施方两方面,分类归纳有以下几点: 1)企业方: 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规划工作,建立完整的企业通用件、标准件库,明确企业产品标准的定义规则。 在整个产品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统计出被借用次数达到X次以上的零部件重新定义为通用件,按照通用件编码规则建立完整的企业通用件库,相应地设立标准件库。通用件的编码规则可按照新的特征分类编码。 通过产品统计功能中可根据设计中的通用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申请新的产品标准,定义为标准系列,经严格评审后发布为企业产品标准,确定具体的产品结构模型。 完善产品配置概念,深入应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由标准化部门组织设计、工艺、供应、计划、生产、销售、客服中心等部门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产品结构模块划分、系列产品的关键参数设置,形成符合市场要求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产品模块配置单。继而调整原有产品结构中不符合模块化概念的部分,为模块化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定义各模块间的匹配关系和相应关键参数,最终实现产品配置功能,提高产品模块化设计水平。新订单处理时可根据技术要求的相似度选定相应的产品系列,在此基础上加减零部件来迅速改型设计满足客户需要。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重用率,提高了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管理水平。 制定企业内零部件版本管理规定及版本标记一般规则明确技术文件的版本与其所描述产品的版本的相关性程度,使版本相关还是版本无关。 技术文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图表类文件,另一类是技术描述类文件。图表类指图纸、图表,如:机械图纸、电路图纸、软件配置表、PCB文件、明细表、元件表、安装图表、配置图表、布接线图表、测试记录、软件汇总、包装文件等等。技术描述类指报告、手册类文件,如:总体方案、研制报告、调测说明、技术手册、用户手册等等。 同一对象的版本兼容性规定有:版本双向兼容,版本单向兼容,版本双向不兼容。 PDM作为企业级的管理软件来开展实施,确定企业内部专职实施小组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权限职责PDM的实施必须跳出产品设计部门的领域,以客户为核心,跨越职能部门的优化业务流程,消除了流程冗余和错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减产品上市周期的目的。 企业领导应作为PDM实施的参与者,而不是等待汇报的旁观者企业领导不仅最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且具有企业内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和项目指挥权,能够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同时企业领导必须积极考虑咨询人员提出的建议,并快速做出决定。 妥善处理好研发人员的发明创造和独特的工作方式与PDM倡导的提高设计重用率,团队协作工作方式的关系。 2)实施方: 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实施期望,减少技术风险。管理软件的实施毕竟不同于软件的开发,应该把项目资源和项目重点放到对业务问题的分析、优化和实现上去,避免技术细节的纠缠。要明确企业的愿望需求(当前的以及今后可能预期的)哪些是当前可以实现的、哪些是目前还不能做到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要说服企业管理层调整落后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定。在做出开发独有功能的决定时,要协助用户仔细考虑这些开发的必要性。 充分结合企业研发的实际情况,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与ERP实施相比,企业的研发活动灵活得多,不同企业间产品结构及其管理方式会存在较大差别,不要认为原来成功的方法,现在就一定会适用,只有用户满意的,才是成功的。 咨询顾问要不断与用户交流,切忌“闭门造车”。用户的需求可能定义得不是很清晰和明确,同时咨询顾问对用户的理解也可能有偏差。所以就需要双方不断交流,澄清问题,解决分歧,减少偏差。同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意见,不要以专家的派头和口吻与用户交流。 做好PDM思想的宣传工作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PDM思想和管理方法以及使用方法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使用这套系统进行日常工作。并在士气低迷时,要会打气。 项目经理能力要全面对实施项目经理而言,在PDM软件实施项目中,项目进程的控制、质量的保证、技术的交付以及管理流程重组的有效性往往是要考虑的问题,专业的实施方法论是解决这些问题并保证客户满意度的有效方法。项目经理必须具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口头/书面/会议/讲演/报告),应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处理压力、解决问题、管理时间等方面的能力。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认识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实施规范和运作流程,来保证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非技术因素更加重视,协助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企业的产品数据管理水平,其流程如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