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FIPER技术的体系结构
1、 高可扩展性的J2EE标准体系结构
FIPER站在国际计算机技术发展主流前沿,遵循J2EE国际标准的多层体系结构,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其架构图如下所示。

* 采用JAVA2企业版(J2EE)平台标准/JMS消息驱动机制/WebServices
* 基于分布式计算框架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应用
* 模型封装、数据交换采用标准的可扩展标签:XML协议
* X.509安全认证、数据加密协议
* 并行分布式任务调度的网格技术
* 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服务(PDA, 浏览器、独立客户端等)
* 异构操作系统:IBM AIX UX, SUN Solaris,HP UX, Linux, Windows…
* 数据库: IBM DB2, Oracle 9i
* J2EE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 BEA WebLogic
2、 企业级的软、硬件计算资源整合
FIPER建模时,在组件库中注册各种软件模型的组件;从库中取用需要的组件,通过图形界面装配成工作流;运行时,每个软件组件在工作站上得到自动配置和执行;用户无需考虑运行时用到的硬件平台和地理位置,如图5所示。

* 对工作流模型的结构没有任何限制,支持条件、等待、跳转、分层等复杂设计工作流的驱动
* FIPER具有内在的并行计算和分布计算机制,对企业后台计算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和整合,有效均衡硬件计算资源和负载,提高CAD/CAE等软件License使用率
*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环境的支持,可集成客户已购买的的网格平台: LSF, Globus, PbsPro等
* 计算资源位置和计算过程对使用者透明(Transparent to end-user),有效的网络环境的变更管理
* 不需要传统的共享式文件系统(Shared File System)
* 不需要多余的配置文件和计算模型的变更
* 支持异构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
3、 组件化封装模型
组件化封装使异构的模型能够得到统一的描述和管理,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简洁一致的视图进行过程集成。FIPER的组件封装方式包括:输入/输出文件流,专有软件接口(Excel、Matlab、Word等),专有算法接口(优化、实验设计等),第三方API定制接口脚本(JavaScrupt COM等)接口等。


工作流(Workflow)提供“何种插件会在何时运行”信息
数据流(Dataflow)提供不同插件、任务间参数传递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