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企业在全球性市场竞争环境下,更加注重从强化管理入手,强调全面经营管理,不但要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更需要从供应商的物资供应、工厂加工生产、分销与发货以及客户的售后服务这一“供应链”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从原来的MRP(Manufacruring Resources Planing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发展成为ERP (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传统的生产管理理论认为用户的需求与生产过程是分离的,生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协调内部因素以完成生产计划。而在ERP 环境下,客户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信息网络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原来属于企业的优势现在属于客户了,客户可以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来。为了制造大量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企业必需采用更为有效的且具有一定适应性的管理机制。为适应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企业既要有多品种小批量、甚至是单件生产的柔性(满足客户定制化生产要求),又要有大量流水线生产的效果(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于是,传统上两个不同生产类型的管理有机联系起来了,产生了大规模定制这一新概念。
1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和特点
1993年,B. 约瑟夫. 派恩二世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对大规模定制的定义是:大规模定制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单件(和小批量) 多品种的市场定制加工制造任意多数量的产品,是为了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从对大规模定制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大规模定制的能力取决于它生产多样化产品的成本、产量、速度。对于大多数的顾客来说,他们习惯接受大规模生产时低廉的产品价格。因此,为了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大规模定制的产品价格也应该保持在这种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再生产定制产品时不能增加产品的成本,否则,产品将失去竞争力。大规模定制必须追求速度,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产品交付给顾客。因为,顾客不可能忍受长时间的等待,在无法及时地得到货物时,顾客极有可能取消订货,转向竞争对手购买。在细分程度很高的市场,失去一个顾客就是失去一个市场。
2 大规模定制生产对BOM的影响
大规模定制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ERP 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BOM作为ERP 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个难点。如传统的MRP 系统或ERP 系统中的BOM是基于单个产品的,按这种结构构造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BOM,将会导致自上而下整体安排资源,一般都会放弃单个订单。提高BOM 对多种生产类型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地将客户定单转化为标准的BOM 清单,这是ERP 系统实施成功与否的瓶颈之一。
3 BOM的结构
BOM物料清单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它表明了产品组件、子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个组装件所需要的各下属部件的数量。物料清单可形象的表示为是一种树型结构,称为产品结构树。物料清单的维护主要包括产品结构的添加、产品结构的修改、产品结构的复制、成批替换产品结构中的物品、产品结构删除和产品结构的成批删除等。具体表示形式如图1 所示,该图表示,A产品有4个B ,3个C ,2个D组成。

为了在关系表可存储这种层次关系,引入了层次码的概念,来表明这种部件在产品结构中的位置。底层码是为了简化物料需求计划引入的,当同一种物料出现在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时,利用底层码可以方便的计算同一种物料的用量。如表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