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利于技术责任的划分
使用i-PDM 以后,所有的图纸等工艺资料均要经过流程处理,在流程中,设计者将设计结果提交给校对者校对,校对者一般是本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若校对者经过仔细地分析,认为提交的图纸等工艺资料合理、不存在问题,则给予批准通过;否则,给予否定,并在意见栏中给予说明。设计者根据校对者的结果,将做出不同的对应措施:若是通过了,则将设计结果提交给审核者; 若是被否定了,根据校对者给予的说明,判断其意见是否正确,正确则改之,不正确则与之讨论,意见不能统一,可坚持自己的意见,同时校对者在意见栏中可填写保留意见(若校对者坚持,则在意见栏填写设计者的保留意见)。对审核和批准,也照此办理。在零件调试和以后的生产中,若发现问题,则看有无保留意见,以便分清责任。
3.信息准确
在i-PDM中,有一条规则:每个零部件版本对应的是一张图纸,而每一张图纸对应的是一个零部件版本,是一对一的关系。对于对称件共用一张图纸时,也要共用一个零部件版本。
零部件版本和图纸,其属性要用三段描述:( 1 ) 零部件号,如35D-06621 ,这个代号一般是由客户规定的。这一点与历史上相同。( 2 ) 版本号, 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001。这一点原来没有。(3)图纸号,如55ZJ1-0011。这一点原来也没有。“5 5 ”是东风精铸的代号。“Z J 1”中的“Z J ”代表是铸件,“1”代表是东风公司的装车件。其他的规定还有:“C P ”代表是产品(零件),“M 1 ”代表压型,“M 2 ”代表校正模;“2”是东风公司内部的经营件( 备件) , “ 3 ” 是国内经营件,“4 ”是特种钢件(铁件),“5 ”是出口件。“0011”是顺序号,由计算机控制有次序的给出,必要时也可手工输入。这样,通过图纸号,我们可很容易地知道这张图纸是描述何种实物的。

这样描述,有几个好处:(1)对称件共用一张图纸,在描述一个(产品)铸件时,用“零部件号+ 版本号+ 图纸号” 的方法, 就不会产生任何歧义的。(2)若“零部件代号+版本号+图纸号”中,仅零部件代号相同,而版本号与图纸号中有一个不同,则就是代表不同的实物,并且这些实物也是一一对应的。(3)任何一个零部件版本,最高的版本号才是最新的,也就是当前有效的版本,因此版本号是很重要的参数,不可忽视。在i-PDM 中进行查询时,相同的零部件版本,虽然版本号不同,但它们是排列在一起的,方便查询。在这里,既可查到最新版本, 也能将历史上的旧版本导出查阅。采用这种方式,工装订货人员在订货时一定要对这三段搞清楚,工装领用人员也同样办理,也就不会在工装上出错了。产品保管和发货人员也要如此处理,也就不会再出现给客户发错货的事情了。(4)有利于共享所有的工艺技术成果。公司现在使用的这套i-PDM ,支持它的是美国甲骨文公司的产品——Oracle9i 数据库系统,在资料的保管和查询方面,既科学、先进又速度快。现在查阅工艺技术资料不必到资料室,只在i - P D M 上就可以,并且每一个产品的历史也是一清二楚,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均可共享此资源。遇到类似的新产品开发,只需将原资料复制过来,作些修改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保证开发质量,也可加快开发速度。公司领导在对某些产品作决策时,只需鼠标轻轻一点, 想要的资料就来到他的面前。甚至在会议室里,在讨论到某个产品时,所需的相关工艺技术资料也可以很方便地从i - P D M 中调出。营销人员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也能从i-PDM 上获得便利。
三、现阶段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数据的及时备份问题
服务器是由网络中心代管,数据的备份不是很及时,如果出现系统崩溃,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全公司近年来的工艺技术资料全在i-PDM 上,信息量是很大的,再用人工重新输入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是每周进行一次备份,以防数据丢失。这项工作应由某个部门进行日常考核,以维护数据安全。
2.版本的升级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与工作实际不太适应的问题,可以不断地向供应商提出,供应商采取两种措施解决:打补丁或者版本升级。现在供应商有升级的版本给我们,但我们不敢轻易升级,因为网络中心无人具体管这件事情,升级的事就搁置下来了。建议网络中心要落实到人负责此事,以尽快进行新版本软件的升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