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与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
·博客热文: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从产业链低端突围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分化趋势凸现
·参透产业链“虚拟制造”出的神话故事
·ERP也能种菜 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嵌入式软件期待整体突围 产业链亟待协同发展
 相关新闻
·
创新能力弱 装备制造业亟待从产业链低端突围
·
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从产业链低端突围
·
Sage携合作伙伴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链
·
浪潮占据服务器产业链制高点
·
整合是运营商的本质与出路
·
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加速“造链”
 相关热贴
·流氓软件幕后灰色产业链:靠插件年收入千万
·金蝶中间件携手红旗Linux 国产系统软件产业链露出端倪
·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技术信息化 -> 综合
 
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发表时间:2006-1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字:产业链 自主品牌 研发能力 中国 创新 
专家认为中国企业要想获得“话语权”,只能向产业链上游走,获取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

  贴牌生产和创立自主品牌

  更加详实的数据是,广东省是家具、服装、玩具、农产品出口大省,接受调查的外商共说出这四个行业的233个广东企业名称,但是这些企业中只有29家以自主品牌出口(占12.4%)。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出口大省浙江省,该省主要出口茶叶、机电、纺织品,接受调查的外商共说出浙江省这三个行业的204个企业名称,但是这些企业中属于自主品牌出口的,只有37家(占18.1%)。

  此外,在外商最喜欢的中国品牌中,单一品牌的得票率普遍不高。只有三个品牌的得票数超过100张,它们分别是格兰仕(113票)、雅戈尔(107票)、安溪铁观音(103票),排在第四至第十的分别是美的、远大、海尔、美雅、长虹、新科和TCL。

  尴尬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制造”虽然强大,但是“中国品牌”寥寥无几。

  虽然贴牌生产已成为国内企业海外扩张中成功概率最高的一种形式。然而,如何把握贴牌生产和创立自主品牌的关系才是国内广大企业需要把握的。而且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自主品牌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出口企业的心底之痛。

  外商最喜欢福建品牌

  对此,郑学勤分析,由于贴牌生产,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而大部分利润为国外品牌企业所赚取。另外,贴牌生产往往因为加工出口量大而容易遭遇国外的贸易壁垒,近来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皮鞋、彩电等接连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大量的贴牌生产也是招来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调查中,中国品牌研究院发现,福建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在包括首饰、陶瓷、服装、机电、农产品等领域,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当中,外商最喜欢福建品牌(435票),广东省(409票)排名第二,排在第三到第十位的分别是湖南省(337票)、浙江省(273票)、河南省(188票)、山东省(132票)、重庆市(112票)、江苏省(105票)、四川省(76票)和北京市(63票)。

  另外,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报告表明,目前国际市场上中国名牌产品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超过90%。国内市场上,在2005年80多种主要消费品销量前10位中,名牌的市场份额高达65%,最高的家电行业达到80%,而同年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报告特别指出,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偏低。企业大量从事贴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基本上还不掌握,既影响了贸易收益,也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专利困境

  “中国制造”成专利重灾区

  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状态

  “中国制造”已经延伸到世界的绝大多数市场。但截至目前,我国99%的企业既没有申请国际专利也没有申请国内专利,国内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不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加强。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

  我国是彩电、手机生产大国,但这两项产品的关键技术50%以上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包括电脑、DVD播放机,我国甚至连出口小小一个鼠标都要交专利费。

  据悉,2005年秋季广交会上有一个抽样统计,我国企业出口产品50%是贴牌的,29%没有商标,只有21%有自己的商标。八成国内企业或者贴牌或者没有牌,将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研发设计及品牌行销等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交给了国外企业。

  竞争能力

  “中国制造”产品质量上升

  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首次公布了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认为,这一指数的出台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宏观质量状况有了量化的衡量标准。

  据邱晓华介绍,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经过4年的试运行已趋于成熟。根据对制造业的29个行业中25万多家企业相关数据测算结果,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8.98,“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实现了连续7年稳步上升。

  据介绍,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的统计相关性显著,与出口额的相关系数更是高达91.0%。

  质量竞争力包括“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质量水平”反映质量发展的当前状况,“发展能力”则是反映质量发展的持续能力。

  从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看,在29个行业中,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质量竞争能力较强,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80分以上,具备一定优势和潜力。

  从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看,有11个省市的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80分以上,质量竞争能力较强,经济发展后劲足,这些省市依次为:江苏、福建、上海、广东、北京、重庆、天津、浙江、辽宁、山东和四川。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  
3页,当前第3
责任编辑:陈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