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供应商关系被大部分企业认为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双方的关系自钱货两迄时就基本结束。由于交易内容简单,在其它条件一定时,交易价格成为双方力争的焦点,各类不同的议价方式如招标、反向拍卖等逐渐流行,成为采购手中的降价秘笈。然而,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关系也从简单的买卖关系逐步走向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供应商管理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价格管理。
在战略合作关系中,买卖双方以实现双赢作为目标,共同致力于双方协作流程的改善,不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而是更多地看重双方长期持续稳定的合作。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过程中,进行供应商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构建战略型供应商关系的基础。

通过供应商绩效考核,电子企业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获得持续的绩效改进,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服务及技术合作等各方面的改善;2、鼓励供应商检查内部运作,并不断改善企业本身的流程;3、不断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双赢的供应关系。
那么,电子企业应如何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呢?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考核主策略,划分考核层次
一般的做法是划分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或半年考核)的标准和所涉及的供应商。月度考核一般针对核心供应商及重要供应商,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的要素以质量和交货期为主。季度考核针对大部分供应商,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的要素主要是质量、交货期和成本。年度考核(或半年考核)则一般针对所有供应商,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的要素包括质量、交货期、成本、服务和技术合作等。
进行分层次考核的目的在于抓住重点:对核心重要的供应商进行关键指标的高频次评估,以保证能够尽早发现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供应商则主要通过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来进行不断检讨,并通过扩充考核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步骤二:供应商分类,建立评估准则
确定考核策略和考核层次之后,接下来要对供应商进行分类,进一步建立评估细分准则。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要根据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建立不同的评估细项,包括各种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举例来说,某家电子制造企业在月度评估时对IC类供应商和结构件供应商进行考核。对于IC类供应商,供货周期和交货准确性是关键的评估指标;而对于结构件来说,供货弹性、交货准确性和质量是关键的评估指标。
进行供应商考核一般采取平衡记分卡工具。如下表所示,这是某家电子制造企业2006年第三季度针对一个结构类供应商所进行的季度考核表。考核表设定成本、质量、交货期和服务四个主评估要素,每个要素进行相应的权重设定。针对每个主评估要素,分别设定了具体的评估指标,并设定了相应的权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核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供应商类别进行具体设定。层次不同、供应商类别不同,考核的策略也不同,需要与企业具体的管理策略结合进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