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三:划分绩效等级,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
采用平衡记分卡,对供应商的每一项指标进行具体考核后,接下来要对供应商的绩效表现进行等级划分。比如将供应商绩效分成五个等级,依据等级划分,可以非常清楚地衡量每家供应商的表现。

在掌握了每家供应商的表现之后,要对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首先进行供应商的绩效分析。具体来说,绩效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1、根据本次考核期的评分和总体排名进行分析;2、与类似供应商在本次考核期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3、根据该供应商的历史绩效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不同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家供应商在单次考核期的绩效状况、该供应商在该类供应商中所处的水平、该供应商的稳定性和绩效改善状况等,从而对供应商的表现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步骤四:建立二维分析图,定位新的采购策略
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表现,我们对供应商进行重新分类,有针对性地调整采购战略。以供应商绩效和考核期所采购金额为轴,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二维分析图,如下图所示,X轴表示供应商绩效,Y轴表示本期采购金额。图中的每一个圆代表一家供应商,圆的半径则表示公司同该供应商的采购数量。
将这个图分成ABCD四个象限。在A、B两个象限中,供应商绩效表现相对良好,因此无论我们向该供应商购买的金额多少,都可以暂时不用太多关注。处于C象限表示向该供应商购买的金额很大,而该供应商的绩效表现并不好,这是最需要研究的部分。这一部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做出决定,是寻找替代供应商还是采取措施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处于D象限的供应商,绩效表现不好,但采购金额不大,通常处于这个部分的供应商都不是一些关键供应商或不可替代的供应商,在这个部分,完全可以采用更换供应商的策略进行调整。
步骤五:传递改善目标,督促供应商进行改善
进行供应商分类之后,对于希望继续合作但表现不够好的供应商要尽快设定供应商改善目标。首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供应商,让供应商了解它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表现不足。
改善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要让供应商将精力聚焦在需要改善的主要方面。比如,进行完绩效考核之后,可能该供应商有5个指标做得不好,但是我们希望该供应商在其中的两个指标上能够尽快加以改善,那就将这两个指标及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水平反馈给供应商,让供应商充分了解到,他们在下一个周期里需要重点改善的是这两个指标,而不是其他另外三个指标,从而让供应商的努力同我们的期望达成一致,一起向同一个目标发展。
借力信息化手段降低评估的复杂度
供应商绩效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品质数据、交货数据和成本数据等各种数据的采集,并且,数据采集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此外,评估项目中还涉及到主观项目的评分,需要跨部门不同的人员共同进行打分。
如何解决复杂性的问题呢?比较好的解决途径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将中间最为麻烦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一般来说,先将上述介绍的具体评估指标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从公司已有的系统中抽取进行计算的数据,例如从ERP、SCM、MES和QM系统等,我们将这一类指标称为客观评估项;另一类是需要协调不同部门进行打分操作的,我们将之称为主观评估项。
对于客观评估项部分,我们通过计算机从其他系统中自动抽取数据,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计算,获得最后的评估成绩。该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只需要定期让计算机系统自己处理即可。
对于主观评估项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供应商绩效评估系统,事先设定好这些问卷以及这些问卷的评分人员,当供应商绩效考核开始后,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发送这些问卷,让相关的人员根据问卷进行打分,半自动地完成整个工作。
通过系统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及计算机自动考核,公司可以方便快速地完成整个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并且让计算机自动完成供应商的等级评定和绩效分析。对于公司决策层来说,所需要做的是根据分析结果决定如何同供应商进一步改善关系,让供应商提升绩效,打造稳定高效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