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CL-汤姆逊的管理团队 关注率:★★★★☆ 关键词:合资团队
焦点事件: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和汤姆逊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德哈利在巴黎联合宣布,双方将成立TCL-汤姆逊的管理团队。6月2日上午,广州白天鹅宾馆,TCL集团近十位高层齐刷刷坐在一起,宣布年内将在全球招聘2200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打造一支“国际化部队”。其中,新成立的TTE(TCL-汤姆逊电子)和TCL—阿尔卡特两家合资企业将录用此次招聘人才的六成以上。而从今年4月开始,TCL移动就陆续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庆、深圳、美国纽约、新泽西及旧金山硅谷等地举行现场招聘会,数千余个中高级岗位虚位以待。
点评:
自去年7月发布“龙虎计划”以来,TCL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随着集团整体上市、TTE、TAMP正式投入运营及其他新业务的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经成为TCL发展的瓶颈。如何消化、驾驭新的合资机构,也成为决定TCL国际化进程快慢的关键。
中国市场并不缺乏本土化人才,而中国企业一旦走向国际,若缺乏熟悉所在地文化的国际人才,势必对国际化发展形成掣肘。这一点,TCL的管理层看得非常清楚。在6月份的招聘中,TCL旗帜鲜明地以“国际化背景”为首要条件,不仅在国内招兵,还在美国设场,突出地表现了TCL国际人才战略的“本地化”新特色。另外,TCL集团在对外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国内军团”和“多国军团”的磨合,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TCL的作法是“不能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口,更不能以TCL集团企业文化去给人家洗脑,而是要因地制宜,注重分析和结合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一点,也值得其他想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借鉴。
在招聘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具体到各个管理职位,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应该如何借鉴世界500强,建立具有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模型?这可能是TCL在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4、华为进军国际市场
关注率:★★★★★ 关键词:国际化
焦点事件:2004年2月,华为收购SUNDAY5.01%的股权,之前的2003年12月,华为已和SUNDAY签订了价值9亿港币的3G合同;5月31日,华为用1000万元收购宏智科技在湖北、青海的BOSS项目及湖北、青海、新疆的BI项目的已签合同和全部知识产权。
2004年7月28日,思科诉华为侵权官司以和解告终。这场诉讼就像一出为华为量身定做的活广告,在国际市场上默默无闻的“中国的华为”变成了“让思科畏惧的华为”,华为开始真正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2004年11月12日,华为与汇丰等9家银行签署总值3.6亿美元贷款协议,拟用这些资金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点评:
华为———这家在国内企业中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企业正在经历巨大的蜕变,中国“土狼”正在进化为国际化的“狮子”!
“思科事件”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遇到国际知识产权诉讼纠纷,但以往,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将此类官司打得如此酣畅淋漓,何况是迎战一家来者不善的全球500强企业!无畏的勇气和充分的自信,是华为获得最终和解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学习!“思科事件”也使在中国商业文化、法律体系、游戏规则中成长起来的华为,从管理、技术、文化等方面不断修正自己,有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并和爱德曼、3COM等更多的国际伙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所有渴望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要走的道路。
上市也是“国际化”的需要,它不但与华为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而且是风险社会化的需要。拆分则是伴随着各种上市努力出现的;并购、股市投资等外部增长方式的引进,可以大大提高扩张的效率和降低扩张的风险。不过,华为如果不尽快将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结构厘清,可能会成为其上市和进一步国际化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