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企业来说,是百感交集的一年。我们试图从企业管理的各个角度,为经理人选出一些本年度最具争议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事件。这些事件均是发生在知名企业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些代表中国企业竞争力崛起的企业的重大举措,给业界带来的巨大反响犹在耳边,在一段时间内曾有过很高的新闻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操作方法和所秉承的理念,对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1、联想收购IBM
关注率:★★★★★ 关键词:并购整合
焦点事件:12月8日,联想集团以总值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PC部门,成为继戴尔和惠普之后全球第三大PC供应商。
点评:
联想收购,这对中国来说确实算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这次收购,联想将得到其梦寐以求的国际化通路,联想将借助IBM的全球分销网络实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夙愿。另外联想品牌也会迅速崛起,在国内,社会各界都惊讶于联想的魄力与实力,无不对其另眼相看,不但在原有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加大了影响力,更使绝大部分的客户对联想品牌的忠诚度大大加深;而在国际市场上,从联想收购IBM的那一刻起,全世界都为之一震,这个中国的“无名”品牌一跃进入全球PC三甲之列,此次收购的品牌传播效应不可小觑。而联想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上,也会得到中国政府、银行的强力后盾支持。
然而联想收购IBM也暗藏风险:首先是IBM原有客户对联想提供的服务和技术的信任;其次是联想1万名外籍新员工和国内老员工对新联想的忠诚和价值观取向等微妙的问题;再者是IBM和联想原有资源的整合问题。商业上讲求的是双赢合作,但从这次收购中看到,联想的风险实在很大,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很好地得到处理,对联想来说应该是致命的打击。
2、格力品牌之争
关注率:★★★★☆ 关键词:战略冲突
焦点事件:11月4日,一份澄清公告将格力电器推上媒体之巅,可以说是继2001年安徽、湖北“兵变”之后,一向低调的格力电器再次成为众多媒体的报道焦点。此次格力电器发表声明要“划清界限”的格力小家电,实际上分为三大块,一个是珠海格力小家电公司,一个是由原美的家用电器事业部总经理张勇涛挂帅、位于顺德勒流的顺德格力小家电,另一个是位于中山民众镇的格力小家电公司。三个企业产品结构各不相同,股东结构也不相同,都是格力集团与其他投资者成立的合营公司。
点评:
问题症结在于品牌专业化与多元化矛盾。格力集团一直奉行“集团多元化,分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思想。格力电器一直专注做空调,对集团在其他产品领域使用格力品牌的做法或有异议。尽管格力电器在本次事件中是始作俑者,但从事情发展趋势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受损害的是“格力”这个他们辛苦创立起来的品牌,是多年来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这样的问题,只能在集团内部解决,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说,格力集团、格力小家电的做法并无漏洞。只能关起门来商量,才有可能解决家庭矛盾,否则,必然会造成目前这种局面:内部问题变成了到处流传的“家丑”!
而最为关键的是,近几年格力在同质化严重的空调市场之所以脱颖而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其对外宣称的专业化、专一化,因为很大一群消费者认为专业化专一化的格力空调要比其他企业更值得信赖。而格力小家电的频频出击,可以说格力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将格力电器的专业化定位逐步粉碎,使格力电器所拥有的行业形象变得日渐模糊。其内讧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实质冲突,即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战略冲突。而此也折射出集团公司要如何处理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来避免“子强父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