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中国协同领域两大巨头为何联手?
·第三届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火热报名
·中国ERP应用显现新一轮热潮
·解读Autodesk未来发展的中国战略
·品牌创新:中国纺企“走出去”的必胜法宝
 相关新闻
·
美今起禁止航空器等20类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中望精彩亮相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选择SINFOR AC
·
钢铁出口划定政策底线 出口量不超过总量10%
·
2007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四大亮点
 相关热贴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讨论]谁是中国最牛的制造业ERP供应商?
·[转帖]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新闻评论:华天软件借eM-Tolmate助力中国“第一动力”
·[分享]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中国人正在上的四个大当,你上了没?
 相关商城商品
· ERP 中国企业成败实录
· 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 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与ERP产业技术发展文集
· 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 中国信息年鉴
· 《中国制造企业库》(光盘)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谁误导了中国本土化管理
发表时间:2005-6-2 周锡冰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关键字:中国 本土化管理 
中国本土化管理没有被广大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所认同,在中国,这样的案例很多,不胜枚举。不过,领导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你能驾驭你四周的人。

   优秀是伟大的敌人。这正是世界上伟大的东西这么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成功实施,最重要的是经理人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现在有一种流行已久的误区是,企业往往认为只要简单地运用某种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大功告成,这或许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市场和企业不同,它没有文化和领导,也没有感情,更不会像企业一样经历绝望、沮丧、否定和希望的层层冲击。不会留下回忆,也没有懊悔,不存在思维模式。产品地位的削弱、客户渠道冲突或是收益稀释,对于它来说都无关紧要。新的企业建立起来,旧的企业在收购的大潮下隐退,而市场只是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切。

  如何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决策环境,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决策者面临的基本生存问题。包括许多大企业尝试重新设计它们的组织,以获取小规模组织的弹性,并同时保持大公司的规模经济。于是,组织出现了扁平化趋势。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发展并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条文去执行,因为通向伟大公司的惟一道路就是删繁就简和勤奋工作。在从优秀公司到伟大公司的转变过程中,根本没有什么“神奇时刻”。成功的惟一道路只是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行动,而不是所谓的灵感;成功需要我们每个人排除一切干扰,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

  员工激励不是简单的慰劳和加薪,而是企业老板尊重和关心员工,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的最佳办法,道格拉斯发明了X理论和Y理论:人是商业中真正重要的部分,不能靠控制和霸道来推动他们。但是,人们都知道他说得对,却仍然视自己的工人如草芥,然后又不断质问为什么公司的业绩没有提高。

  企业市场扩张战略的实施,一般来说,在任何类型市场中,消费者在对产品信息的占有上较生产者都为弱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弱势的一方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于交易来说,这个成本是高昂的,解决得最好方法就是打造一个强档品牌。

  企业抓住机遇和危机管理并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因为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资本的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它们的文化差异很大。产权明晰和自由贸易很重要,但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文化必须是那种总的来说支持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文化,而鼓励企业家精神的方式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了解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了解不同文化走向经济繁荣的道路至关重要。

  关于企业如何管理企业这个大课题,很多专业人士在推动企业发展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办法,但是,中国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面对世界各国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成为企业战略扩张胜败的关键,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企业的警惕与反思。

  改革开放后,我们不仅大量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生产和科学技术,随之也结束了对西方管理学思想的长期隔离状态,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参考和借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管理涉及的并非只是技术问题,它本身还是一门艺术,植根于特定文化的土壤。因此,对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使之符合中国的国情,切忌盲目照搬照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管理学本土化思想一直未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都开设有管理学课程,但大多只是系统地介绍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书店、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西方管理学译著,一些宣传媒体也对此津津乐道。在实际操作中,更朋大批的企业家热衷于全盘仿效西方的做法,结果导致失误频频。我们应该看到,西方管理学尽管在西方有着广阔的市场,也一度促进了其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但是由于中西环境的迥然不同,西方管理学运用于中国企业收效不甚理想,很多时候甚至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事实证明,成功的管理学无一不是本土文化的产物。

  当然,本土化管理比国外的管理思想有着一些区别,比如,企业文化的构建,股权的分配比例,董事会的设立等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本土化管理已经开始在中国引起中国企业家,大学教授,以及研究人员的重视,不过,人们还是很崇拜国外的管理,甚至把国外的管理思想当作“圣旨”来执行,重来引起新一轮管理争论,笔者认为,中国企业不应该照搬西方的管理思想,应该把西方的管理思想拿过来,研究后,用多少,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决定,这样才有利于本土化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