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如何释放C盘空间 27招具体优化技巧
·系统安装妙法:无光驱、无启动盘安装Windows系统
·CIO要提升企业管理的掌控能力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下 )
·SolidWorks Rx 系统诊断与分析 ( 上 )
·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应用年会征文
 相关文章
·CIO要不要更Power
·西游记:唐僧取经背后的阴谋
·“老虎卖兔子”的管理启示
·现代项目管理的行政方法
·项目内耗导致信息化权力之争浅析
·BPR与权力系统的重构
 相关新闻
 相关热贴
·CIO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文章评论:慎用知识权力
·如何玩转管理者的权力?
·SP权力大转移 中移动为3G清场(Aspire)
·穷人在700万百万富翁堆里拥有的权力
 相关商城商品
 
 
当前位置:企业管理 -> 经理人
 
“王者归来”:高层权力斗争出局者的重生
发表时间:2005-8-12    来源:环球企业家
关键字:权力 管理者 董事 
一般来说,股东倾向于降低成本、在短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则把精力更多放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类的治理问题上,他们组成相互依存的矛盾体,通过彼此的制衡共同推动公司发展。

    在前工业时代,一个被称为“男人棚屋”的地方,里面混杂着烟草、秘密和神秘的智慧。在那里,年长者告诉每一个成年人在部落中所处的位置和需要遵循的规范。经历无数变迁,男人的棚屋则最终演变为现代社会的权力机构。

    如今,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公司在制度建构上日益精进。男人棚屋里的长者不再垄断财富、权力与智慧,典型的现代公司制度将这些在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平衡分配,试图以此保证公司在良好的组织氛围中持续发展。

    然而,制度永远不会完美无缺。官僚作风、阶层制度、公司政治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权力的平衡状态,即使权责分明,仍然有人企图建立一个“男人棚屋”,把权力封闭起来。政治斗争将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失利的一方被迫出局,公司则陷入原始的集权状态。

    既然权力的争夺不可避免,那么扭转失衡状态就变得相当关键。本次专题中,三个“王者归来”的案例并不旨在提倡现代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希望借此展现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三方力量该如何从不同角度将灵活的制衡机制重新渗透至公司内部,进而使其恢复平衡、步入正轨。

    绝对不是每一个高层权力斗争的出局者,都能在痛苦的流放之后再次踏上归路。这些胜利者以他们的极富戏剧性的经历构成了对现代公司制度的拷问

    麦晋桁:“刀锋”再现

    ge点评

    首先要感谢纳夫安排了那顿晚餐,让麦晋桁和董事会之间有机会直接沟通。如果不是纳夫、摩根的股东乃至华尔街舆论纷纷向董事会加压,强调这位摩根出身的前雇员对公司不可忽视的实际价值,董事会恐怕不会在最后关头自我否定,不惜牺牲自身信誉请回麦晋桁。

    股东、董事会和CEO之间仿佛存在着一场危险游戏,每一方都有机会推翻游戏规则、造成权力杠杆的人为倾斜,同时,每一方也具备矫正的能力。在麦晋桁事件中,公众力量恰逢其时地发掘了麦晋桁卓越的才干和其29年的摩根经验。

    考虑到麦晋桁先生驾驭公司政治方面的无能,这回摩根将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双双送于麦晋桁——这样的话,未来公司政治的斗争应该只会发生在麦晋桁CEO与麦晋桁董事长之间了。

    不过,在他开始重新大显身手之前,麦晋桁有必要学会与董事会成员重新建立良好关系,毕竟,他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两次。好在麦晋桁似乎开窍了,目前,他有意请回在政变中离职的原股票部门主管潘伟迪(Vikram Pandit )和原副董事长乔·佩雷拉 (Joe Perella),同时也要发挥他高明的外交手腕留住原来的联席总裁佐依·克鲁兹(Zoe Cruz) ——麦晋桁会时刻记住自己夫人的劝诫:“如果你决定要回去的话,你工作的方式就要变得更聪明一些。”

    多么令人振奋啊,好人麦晋桁(John Mack)一举颠覆了束手就擒的出局者形象。在媒体的热辣想象中,他接替昔日政敌、重返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离奇故事有个好莱坞式的结尾:麦晋桁骑着一匹白色高头大马,向两旁欢呼的人群致意,缓缓走向四年前他被迫离开的摩根士丹利曼哈顿总部。

    不错,麦晋桁的经历是本次专题“王者归来”缘起。但还是先请麦晋桁先生从白马上下来吧,今年6月,麦晋桁二度成为官场政治的失意者。在看似完善的西方公司制度下,这个“无时无刻不想着成功”的超级工作狂难道真的屡屡不能掌控自己的职业生涯?

    “回来的感觉真好”

    继2001年在与裴熙亮先生的斗争中败北后,麦晋桁再次于三年后败于官场之道——

    2004年初,身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简称CSFB)CEO的麦晋桁派下属杜德恒去伦敦负责国际业务。利用这个机会,杜德恒与瑞士信贷总部形成密切关系,更与集团董事长沃尔特·基尔霍尔茨及联席CEO奥斯瓦德·格鲁贝尔打成一片,而后者与麦晋桁的关系长期紧张——

    半年后,麦晋桁再度遭到董事会驱逐,黯然离开CSFB,杜德恒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今年,麦晋桁接受了Pequot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一职。如果没有接到老友汤姆·纳夫(Tom Neff)的电话,Pequot很可能是麦晋桁职业生涯的终点了。这位专职为美国顶级公司寻找CEO的老猎手在电话里问麦晋桁:“想不想和摩根士丹利董事会聊聊?”

    6月中旬,遭遇八老逼宫的裴熙亮离开大摩。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对这个巨型投资机构的前景深感不安。投资者争论开始加剧,一些声称应该把摩根士丹利整体出售,另一些则建议进行业务分拆,使其回归核心业务。一句话,大摩需要一位能带领它走出困境的CEO。

    6月13日,负责继任者人选工作的董事会成员查尔斯·奈特(Charles Knight)焦急地打电话向纳夫求助,但这位裴熙亮的拥护者明确表示,以前的摩根旧部都不在考虑中,包括麦晋桁。

    纳夫马上反驳了他:“摩根需要的是一个对公司非常熟悉、并能够迅速得到信任、马上开始扭转局面的领导者”。后来,纳夫提醒董事们,麦晋桁必须成为候选者,幸好,这个意见被很多摩根投资者和管理者所认同,他们认为,麦晋桁结合了领导才能和重建公司文化的激情。

    必须承认,纳夫的积极推动是麦晋桁回归大摩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纳夫为董事会拉出了一个包括麦晋桁、UBS老板John Costas等人的候选名单,然后逐个排除,留下最有竞争力的四名人选。随后,纳夫快速在卡莱尔饭店的包间安排了一场晚餐,只邀请了董事会核心成员密尔斯·马什(Miles Marsh)、奈特和麦晋桁。

    这是个历史性机会,在晚餐上,麦晋桁第一次将自己与裴熙亮斗争的过程、他的压力和离开的原因详细告知马什和奈特,二人表示,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真正了解麦的处境。这个晚上过后,他们终于了解了纳夫的苦心,认识到麦晋桁才是摩根最需要的人,不再考虑其他人选。

    而此时的麦晋桁,正处在焦灼的犹疑中:“有时候在睡觉前我对自己说:‘算了,我不想干这个了’。但当我醒来时,我想:‘我真想再回去啊’。”他最大的疑虑在于能否得到董事会百分百的支持。

    董事会考虑麦晋桁出任CEO的消息不胫而走,马上推动其股价上涨了5%。这个灵敏的股市反应提醒董事会应当顺应公众意见。随即,董事会把诚意和信任传达给了麦晋桁。

    于是,经过17天的考虑,摩根士丹利董事会急转立场,邀请年已花甲的麦晋桁重返董事会,并表示支付 2700万美元的股票分红。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重新投向了“刀锋麦晋桁”。

    回到摩根总部的那天,麦晋桁得到了同事们长时间起立鼓掌的欢迎。“回来的感觉真好”,他说,“我终于获得了董事会真正的信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4页,当前第1
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