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就世界级企业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更多来自宏观层面,他们是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产业的积极引导,是环境的营造,是资本市场的塑造。是建立一种机制,让竞争成为常态,让资源向优秀的企业配置
2007年4月25日,民营企业家王均金为自己的企业均瑶换了标识。在媒体采访过程中大谈航空业,其战略就是不断买新的飞机,包括采用融资的手段,发展商务航空。
此刻,如果要送一句话给众多跻身航空业的民营企业,最合适的莫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里的“机”是指飞机,也指时机。
而对于众多志在赶超国际企业的中国企业来说,成就世界级企业,也是适逢其时,机不可失。
长期以来,战略言必谈GE,品牌不忘提可口可乐,供应链学沃尔玛、转型学IBM,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种流行。
企业管理的“圣经”上从来都是外国企业当道。中国企业永远都是学生,几乎所有的外国专家都可以来中国传经布道,引来仰慕者无数。
品牌价值100名中,独缺中国企业;
最佳雇主的排名中,鲜见中国企业;
“大而不强”成为诟病中国企业的最好说辞,“管理落后”成为挤对中国企业的习惯用语……
“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出访时如此表白。
企业之于国家,犹如细胞之于人体,中国企业的作为同样撑起了中国大国的颜面。而今,举世纷纷纵议中国应建立“大国心态”之时,中国企业成就世界级企业自然成为其中要义。
成就世界级企业,中国还有多远?
从战略层面来说,中国企业还需要用更科学的分析、更量化的手段来制订战略,用更精细的方式来实施战略、监控战略。
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方面来说,中国企业还应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更加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纳贤如流、从善如流。
从科技实力来说,中国企业还应锻造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加强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研发管理的能力使散落的技术资源转化成强劲的研发合力。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专利管理体系,使技术真正成为公司有效的资产。
从品牌营销等方面来说,中国企业还需要丰富品牌的内涵,做实品牌的基础。将公司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提升品牌的步骤坚持不懈。
从供应链管理能力来说,中国企业还需加强和上下游的信息互动,使整个供应链咬合。使信息化水平提升,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流畅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