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可以从种种角度为中国企业开具药方,提供建议,挑出毛病,指责过失。
但是,中国企业的种种变革已经使世界为之瞩目,中国企业如同旋风一样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攻城拔寨。
中国企业管理的智慧在民间闪烁,中国企业不缺智慧。
这里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可以练兵,这里有后发的优势可以补短,这里有勤劳而聪明的就业者,这里还有五千年的文明,蕴含着无数文化宝藏。中国企业在此沃土上,同样也机不可失。
国外的经验迅速被复制,所有国际最前沿的管理工具在中国迅速推广。在新理念、新工具的应用方面,中国似乎以后发优势成为这些工具的试验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样的口号已经逐步拓展到更加具体的“中国服务”、“中国设计”、“中国品牌”和“中国研发”。
百胜餐饮中国区称,中国区业务的IT技术应用已经是全球同步,甚至领先于全球。
德勤的咨询部门合伙人说,中国企业已经和之前大不一样,他们至少已经能够制订很好的战略,有了战略思维。
华为的生产线,井井有条,其格局已经不输于丰田。
TCL轰轰烈烈的六西格玛管理从工厂进入到管理职能部门,从国内到海外,成为这个战略上经受困惑的公司一股新的革新力量。
而联想的供应链管理正在比肩国际大企业,库存周转率等指标正在提升。
更多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在提升。隐形冠军在全球发展。他们的勇猛精进使人不敢小觑。
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在脱离过去的计划时代特色,比如青啤就在前两年批驳了员工“生是企业人,死是企业鬼”的“忠诚度”,而以更新的契约关系来考量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总之,一切并不是那么悲观。中国企业面临着良好的机会革新自己,从IT技术到管理理念和思想,从外部资源的利用到内部的转型和变革。
在竞争环境中长大的中国企业,只要真正有了变革的动力,其力量不可阻挡。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必需的,他们成长的渴望非常迫切,变革的决心非常大,学习能力很强。
所欠只是东风。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个“东风”更多来自宏观层面,他们是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是产业的积极引导,是环境的营造,是资本市场的塑造。是建立一种机制,让竞争成为常态,让资源向优秀的企业配置。
中国企业成长,所欠缺的只是一双翱翔的翅膀,需要的只是打开笼子,让羽毛逆风抖开。让资源流动,让经营者获得激励,让竞争无处不在,让公平的环境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成为天然环境。
这些比政府赞助让他们装一套信息化软件、比国家出钱让企业家去学MBA更重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百年前梁启超的文章振聋发聩,倘若把中国企业看成翩翩少年,这段话于今仍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