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盲从权威型"无知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式管理也会引用一些权威人士、特别是西方权威人士的言论。比如:
“欧洲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惟一的智慧宝典。’"(曾仕强《大易管理》前言6页)
我不知道荣格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说过,那当然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无论是谁的观点,这种说法都太极端了。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还有情可原,如果是一个西方人,则无非出于他对东方文化的好奇。
若果如此,那么,同样是中国的《道德经》算什么?出自西方的《圣经》又算什么?
又如: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要力量,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1988年,76位诺贝尔奖得主共同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曾仕强《大易管理》281页)
我不知道汤因比和76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原话是什么。但以上无非是用西方权威人士的片言之语,来树立中华文化“世界第一"的光辉形象。
然而,无论用谁的言论佐证,将人类传统仅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做法都是非理性的,都不能说服所有中国人,更不能说服西方人,用中国式管理来统一世界。
中国式管理的“莫名其妙型"无知
中国式管理还时常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看一看下面这段话: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管理方式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这时候为什么不回想一下,我们原本是一个相当悠闲的民族,几乎没有压力的存在,难道没有一些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吗?"(曾仕强《中国式管理》30页)
不知道谁学了西方管理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现在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的中国企业不是都在学习西方管理吗?经营企业可以“相当悠闲"吗?无论你用什么伟大的管理,经营企业都不可能“悠闲"。你可以快乐,但决不会悠闲,快乐也必然是紧张的快乐。“悠闲"的管理只会使中国企业走向灭亡。
再来看一段话:
“西方人做学问,重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了自己的发现,不惜推翻老师的言论。倡导求新求变,以新的学说来代替旧的理论,因此构成‘不连续的时代’。出版了五年以上的管理书籍,很可能就已经落伍。管理者忙忙碌碌之余,还要时时留意新的主张、学习新的语言,实在十分辛苦。难怪他们紧张忙碌,人人觉得压力很大。"((曾仕强《大易管理》29页)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变动不居的时代导致学术的创新,而不是新的学说导致了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规律。中国式管理一方面说要以《易经》中“变"为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却又倡导“不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说西方管理者紧张而辛苦,而中国管理者却能够在掌握中国式管理后“相当悠闲",那绝不可能是一个事实,而只能是一种严重背离管理实践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