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理为什么需要随需应变?
今天,大企业的CEO比中小企业的老板显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集团企业CEO发现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已经不是传统的管理职能,而是如何领导变革,因为变革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变革是应对竞争和市场变化的唯一出路。而在集团企业的变革管理中,信息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不同的变革道路,不同的变革模式,不同的变革层次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挑战。
首先,从变革的过程来看,集团化是任何一个希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必然经历的过程。企业的变革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内部开发模式、资源交换模式、组织间联盟模式、企业收购模式。这四种变革模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又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但是都对信息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其次,从变革的层次上,为了说明信息技术对集团变革的影响,金蝶将集团企业的变革分解为三个层次:常规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战略性变革。不同变革的驱动因素各不一样,所遇到的管理障碍也不一样,由此对变革的成本、变革的效率、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挑战。如下图所示: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在变革的道路上,集团企业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专家们已经从无数的变革实践中总结出,变革的成功与失败将取决于四个要素:战略,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和人。其中,信息技术在企业变革中起着支持作用。战略执行、流程驱动、人员协作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所以,这三个要素要在变革中发挥作用,也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去驱动或实现。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因为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大大影响了变革的效果,甚至导致变革走向失败。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大企业,现在正在纷纷更换的他们传统的ERP系统。借助上面对变革模式和变革层次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我们可以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要在变革的过程中“卸磨杀驴”——在任何一个企业集团,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变革,但传统的ERP软件都只能固定地为企业提供一种管理模式,即使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客户化定制,但并不能快速的实现“随需而变”。
金蝶EAS是如何支持随需应变的?
要打造随需应变的集团管理信息平台,首先要了解ERP的随需应变能力是如何实现的。我们知道,金蝶EAS 在平台上不仅具有世界领先、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基础中间件——APUSIC应用服务器,而且拥有国内首创的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业务中间件——金蝶EAS BOS。软件设计人员知道,中间件是决定软件应变能力的主要技术平台,模型驱动架构(MDA)是决定软件应变能力的最理想的开发模式,而金蝶EAS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领先的基础中间件和业务中间件,而且采用了世界上最领先的模型驱动架构,从技术平台和开发模式上确保了金蝶EAS的随需应变能力。
中间件与随需应变
管理软件的“随需应变”时代随着中间件的成熟应用真正到来了!在中间件产生以前,无论是财务软件还是管理软件,都是和操作系统、数据库打交道,客户的需求与软件的技术实现密切相关。如果客户的需求和软件的标准配置有出入,往往只能等到管理软件厂商发布新的补丁,或者发布下一个版本升级。中间件在客户的需求和技术平台之间建立了一个隔离层,客户的需求变更可以直接在中间件这一隔离层实现更新,这一方面解决了软件的通用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业务变革需求。客户不用再等待软件厂商的补丁和新的版本,可以自主决定变革的模式和变革的程度。
金蝶是如何通过中间件如何帮助企业实现随需应变的呢?
首先,金蝶在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之上,自主研发了可以让企业应用部署在异构操作系统之上的基础中间件,这款产品就是在国内第一个通过SUN J2EE认证的金蝶APUSIC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作为应用创建平台,支持管理软件业务逻辑和业务组件的扩展和复用;作为应用部署环境,可以快速、高效的部署新的业务应用;作为系统运行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运行系统,降低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应用服务器对系统的创建、扩展、维护和管理功能独立于具体的应用软件,也独立于操作平台和数据库,这就使企业的应用系统的扩展和变革可以独立于技术平台,应用系统可以在金蝶应用服务器的基础上实现随需应变。
其次,金蝶EAS不仅实现了应用系统在技术上可以随需应变,还将应用系统本身的业务逻辑和实现逻辑实现了分离,自主研发了金蝶 EAS 业务中间件——金蝶EAS BOS。基础中间件解决的是应用系统的重构和变化与技术平台之间的矛盾;业务中间件的目标是解决异构系统集成和复杂的业务变革与应用系统实现之间的矛盾。上文已经分析,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变革模式,集团变革具有不同的层次,要做到随需应变,业务中间件需要为企业提供不同变革条件下的业务、信息、流程、组织结构的变革工具。金蝶EAS BOS针对企业的这种复杂变化,根据不同变革之间的流程控制逻辑关系、业务控制逻辑关系、信息处理逻辑关系、组织协同逻辑关系,设计了业务配置工具、企业建模工具、集成开发工具,为业务变革提供了随需应变的业务管理平台。
金蝶EAS正是凭借独有的基础中间件和业务中间件技术从下到上实现了管理软件的随需应变的技术架构,见下图所示:

模型驱动架构与随需应变
金蝶EAS是国内第一套采用模型驱动架构打造的大型管理软件,金蝶EAS模型驱动架构的设计水平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模型驱动架构之上,金蝶EAS实现了随需应变的开发模式、提供了随需应变的原子化业务元素、奠定了以业务驱动为枢纽的随需应变规则。
首先,金蝶EAS在模型驱动架构之下,改变了传统ERP的架构方法,将技术开发和业务变革分离,又将业务设计与技术设计一一对应,在开发模式上实现了随需应变。基于模型驱动架构的ERP软件和传统ERP软件在开发模式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ERP直接用第四代编程语言进行开发,模型驱动架构使用经过了业务抽象的业务语言进行开发。基于金蝶EAS BOS的开发模式,实现了业务需求模型、业务设计模型和技术实现模型的一一对应,全部开发过程都是一个统一的模型转换过程中完成,这个过程称为企业建模。金蝶EAS BOS提供了一个企业建模参考框架,使应用系统与企业的业务变革保持一一对应,既使应用系统随需应变,又保证了变革的信息在系统实现过程不出现“转换偏差”。
其次,金蝶EAS模型驱动架构在BOS平台实现了业务模型的原子化封装,为随需应变提供了高度抽象的业务元素——Meta model。对企业的业务变革逻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业务系统的所有改变都是在几种抽象“业务元素”的基础上完成的,比如无论是采购流程还是销售流程,无论是复杂流程还是简单流程,他们都包括任务、业务事件、业务处理、业务实体对象、对象状态、人员、组织结构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在传统的ERP系统里,没有被单独的抽象出来,传统ERP的每一个业务要素都是具有具体业务含义的,无法作为抽象模型去描述其他流程。正如我们可以用原木造房子,也可以用原木造船,但是你不能用房子造船,房子已经不是原材料。这种原子化构件基于开放技术,可以跨平台;这种原子化的构件刚好满足了公共服务对开放性和耦合性的要求,可以与任何异构系统进行集成,并具有开放的扩展能力。
最后,金蝶EAS模型驱动架构通过 BOS为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了驱动引擎。这套引擎为业务变革到系统变更提供了一套随需应变的规则。一个工作流程在金蝶EAS中进行了变更,相应的流程控制逻辑、业务控制逻辑、信息处理逻辑、组织协同逻辑都会随之改变。驱动引擎的作用,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将复杂的业务逻辑进行分解,一方面实现了从上到下的流程驱动。只要给出业务变革的输入要素(5W1H),驱动引擎就可以保证该变革可以有条不紊的完成。这就是金蝶所称的BOS随需应变参考模型见下图所示:

从BOS随需应变参考模型可以看出,驱动引擎将业务流程、业务功能、业务数据、组织架构等从上到下衔接在一起。作为变革的管理者,我们只需要给出变革流程的5W1H,系统就会自动的决定由谁来执行(Who——执行角色),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When——执行条件),发生在哪里(Where——是计算机自动执行的计算?人机对话的过程?还是让某人做某事的指令?),如何处理这个业务(How——界面控制逻辑与业务控制逻辑);输入输出和储存对象(What——业务信息的结构与特征),在组织的什么节点上完成的及为什么是这个节点而不是其它的节点来处理(Why——组织职责分配与岗位职务)。
所以,只要在系统中定义了变革的输入内容(5WIH),通过流程建模工具与工作流引擎,将各个业务元素之间的启动、提交、失败处理、分支、合并、同步、异步、循环、人工、自动、子流程等关系进行描述,然后在集团相关范围内发布,那么,无论多么复杂的业务逻辑、组织架构、上下级关系、权限设置都可以按照这个既定的流程完成了。企业梦寐以求的业务变革随需应变过程,在金蝶EAS BOS随需应变参考模型的支持下得以轻松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