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热点 |
|
|
 |
相关文章 |
|
|
 |
相关新闻 |
|
|
 |
相关热贴 |
|
|
 |
相关商城商品 |
|
|
|
|
|
|
当前位置:管理信息化 -> ERP |
|
| 郑雨林:亚洲迈入ERP普及时代 | ——“ERP是否进入普及时代?”大讨论之十一 | 发表时间:2005-6-18 郑雨林 来源:e-works | 关键字:普及 erp | | 亚洲还没有经历ERP的普及,国际产业调整给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将促进亚洲迈入ERP应用普及时代。 |
| | 二、亚洲本土ERP厂商更有机会 为什么说在亚洲的ERP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这个市场,本土厂商有更好的机会呢?在亚洲地区ERP市场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高端市场往往基本上被国际厂商占据,SAP在日本、韩国高端市场占有的份额相当高,例如在日本超过了50%,在中国高端市场SAP等国际厂商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亚洲,中小企业的ERP市场基本上是被本土市场垄断,像在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本土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基本上是本土ERP厂商一统天下。 这个现象其实国际厂商也看到了。国际厂商包括SAP,Oracle,也纷纷从高端市场往低端市场迁移,纷纷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渠道。但是它们在中国、日本等地区是不太成功的。 其实,亚洲ERP厂商将来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可能是微软。微软已经进入了ERP行业,而且首先进入的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ERP行业,微软把它的ERP业务作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微软的另二项核心业务(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办公软件),年收入都超过100亿美金。目前ERP业务的收入是6亿美金,如果在未来几年里,超过100亿,那意味着微软可能成为全球ERP的老大。因此微软对于亚洲ERP厂商来说,威胁可能更大。 亚洲本土的ERP厂商在中小企业ERP市场,目前还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与服务比国际厂商更贴近用户,而且有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优势,以及拥有较为庞大的客户基础。只要本土厂商能够在产品、技术、服务上部段的创新,在业务模式上不断创新,我们有可能继续占据这样一个位置,甚至扩大这样一个地位,并且产生出世界级的ERP公司。我个人的看法是,未来新的世界级的ERP公司有可能诞生在亚洲,而且它一定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市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亚洲ERP市场虽然目前在全球ERP市场的份额不高(10%左右),但亚洲目前的ERP市场规模可能只有十年后市场规模的10%,甚至更低!但大企业市场将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真正的空间在中小企业市场。 需要强调,中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充满活力,发展迅速,是非常诱人市场。中国不仅对国际厂商,对日本和韩国的ERP公司来说,也是一个蛮诱人的市场。 三、亚洲本土ERP厂商需要创新 亚洲的ERP厂商,我们怎么来保持和扩大我们的竞争优势?关键就是要创新。大体上是如下几个方面: 1、产品创新。产品能不能适合亚洲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需要,要简单、易用,价格要低,交付要快,这些都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ERP产品创新首先体现在应用的整合,包括CRM、SCM、EAM整合;其次,从企业内部流程扩展到企业外部,应用电子商务和协同商务;第三,信息的利用,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最后,行业特性与行业应用的扩展。 2、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的一个关键是快速实施。我们在中小企业市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中国的中小企业近80%希望ERP实施的周期不超过6个月。目前在中国实施ERP的国际厂商,一般实施周期都超过半年,甚至超过一年,还有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国的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变化很快,市场在变,组织在变,流程在变,所以它们要求ERP的实施要快、见效要快。 服务创新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向客户提供持续的专业服务,即客户经营。原来我们以为,只有大型企业希望跟厂商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我们现在发现,其实小型企业一样是这个需求,它们希望跟有品牌有规模的ERP厂商合作,希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专业的服务保障。所以,如何对客户提供基于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持续服务,对于一个ERP厂商来说,也是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关键。 客户经营有四个模式:第一,向老客户提供有偿的维护服务,产品支持服务,持续的培训服务等。第二,产品的升级,第三,产品向高级的产品迁移,比如说用友公司有三条产品线,有面向小企业的,有面向中型企业的,还有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到大型企业的产品线,随着客户的不断发展,从低往高升级。第四个模式就是向你的老客户卖新产品。这四个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持续服务、客户经营模式。今天用友公司的业务收入已经超过40%来自于老客户。一些经营成功的国际ERP公司在老客户上的收入比例就更高,有的超过了60%。 客户经营模式的创新对我们亚洲的ERP厂商,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部分是本地厂商,本地厂商有很重要的优势就是,我们离客户比较近,而且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客户基础,因此把老客户经营起来相当关键。我们不能仅靠产品去竞争。在产品,在技术某些方面,我相信我们甚至竞争不过国际厂商,比如说在技术上,我们怎么去跟微软叫板。 3、积极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我们的上游企业,包括我们的下游企业,产业链的发展对于本土ERP厂商来说也很关键。我个人认为,我们亚洲ERP产业链一定是本土厂商牵头带动的,而不是一个国际厂商到亚洲来,来带动、发展一个相关的产业链。因为这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我们本土的ERP厂商最终有可能全部为国际ERP厂商打工,他们提供产品,提供技术,我们做最辛苦的事情,比如个性化的开发,比如客户的支持服务。如果我们本土的ERP厂商不能成为整个产业链核心的企业,最后我们的下场就是做增值服务商。这是我们亚洲本土的ERP企业都愿意看到的。 4、业务模式创新。就是如何向中小企业低成本的、规模化的、个性化的交付ERP应用的模式创新。向中小企业交付ERP,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量大,这个市场不是过去国际厂商没有看到的,它们也看到了、并且尝试进入过,但实践证明,传统的面向大型企业市场的业务模式根本不适应中小企业市场。第二个特点,很多亚洲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是成本,它们对部署ERP的总体成本(包括服务)非常敏感。第三个特点,每个企业都还有个性化的需求,虽然是中小企业,都有行业特性,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如何面向这么量大的企业去交付个性的ERP业务,是摆在全世界ERP厂商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摆在我们亚洲ERP厂商面前的难题。 5、综上所述,亚洲ERP厂商要想成长,要想进入世界前几名,必须寻找新的经营模式。我们必须在业务模式上创新和突破。这个业务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归纳起来就是面向中小企业市场的ERP交付模式的创新,即低成本大规模个性化的交付模式。那么我们如何去突破,总结以上内容,关键是以下三点: 第一是产品的结构,是不是足够的好,足够的开放。比如产品结构能不能支持分层,有标准应用,有行业插件,有个性化的应用。比如产品是不是足够开放,能够支持产业链的发展,合作伙伴能够在这个产品上做个性化的开发。这是对产品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我们的ERP厂商要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建立规模化的服务体系。规模化的服务体系里关键是两个。一个是快速实施;另一个是客户经营。 第三,亚洲本土ERP厂商,一定要作为核心企业,积极带动本土ERP产业链的发展,绝不能让国际厂商成为本土ERP产业链的核心企业。这是我们亚洲ERP厂商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也希望中、日、韩以及我们亚洲其他地区的ERP产业界,在产品、技术、市场以及标准的推广上,求同存异,加强协作,共同发展。我们是有可能借亚洲经济高速增长这样一个机会,成就几家世界级的ERP软件厂商。
| 本文系e-works专稿,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 | | 责任编辑:林卿 |
| | | |
|
|
|
|